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装备制造业部分产品不再依赖进口

中国装备制造业部分产品不再依赖进口

      2011/10/25 14:37:06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3

中国阀门网

2011年10月19日至20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强峰会在北京开幕。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国务院参事夏斌等,与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巨头就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及中国装备制造业成长现状、发展趋势、未来前进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据中新网财经频道记者了解,本届大会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联手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日本建筑机械工业协会、韩国建筑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大会上还揭晓了世界工程机械产业最高奖项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杰出贡献奖。中国企业代表徐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民、中联重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纯新、柳工机械总裁曾光安、厦工机械总裁蔡奎全等4名中国企业家,与全球领先企业代表共同获得该奖项。四位中国企业高层的获奖,不仅体现了全球对中国装备制造以及工程机械行业的高度认可与肯定,也体现了工程机械产业对世界的深度融入。
  
  行业规模突破4千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工程机械市场
  
  近年来,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快速成长。
  
  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工程机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着力打造的战略性产业之一,也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近几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实力也持续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大国。
  
  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中国也因此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壮大,带动了其中企业的迅速崛起。
  
  近年来,以徐工、中联重科、柳工为代表的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上不仅屡有突破,同时其全球资源掌控、运用能力,海外市场深入拓展能力等,也全方位增强。
  
  除了将市场半径从发展中国家延伸到发达国家外,中国企业还越来越熟练地应用国际收购、合作的方式,发展海外业务。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代表企业,不仅继续巩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全面满足市场需求,更在门槛甚高的国际市场全力突破。
  
  高端装备制造业或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强峰会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为大会发来贺信。贺信中,曾培炎表示:“‘十一五’时期,中国装备制造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这改变了中国大型和超大型工程机械产品依靠进口的局面。”
  
  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以及工程机械产业未来发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国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面向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按照市场引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引领发展的要求,重点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本次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上,世界最领先的企业,对行业及企业成长与发展展开了生动的讨论。对于自身与全球最先进水平间的差距,中国装备制造产业也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
  
  苏波表示:“下一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技术水平,努力在关键核心部件等产业链短板上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物流等环节的深入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三是要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清洁、安全转变,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和服务。四是要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来源:阀门88)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