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渤海湾石化项目调整涉千亿元

渤海湾石化项目调整涉千亿元

      2011/9/15 9:55:35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4

中国阀门网

    康菲中国违规作业导致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正如“多米诺骨牌”,波及整个渤海湾的海上油气勘探项目和陆上石化项目。

     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此指出,要切实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大、过于集中的状况,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人士14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根据上述会议精神,以每个大型炼化厂300-500亿元初期投入计算,环渤海三省一市未来将受影响的大型石化项目涉及上千亿资金,“‘十二五’能完成布局调整就很不错了”。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指出,青岛、大连、曹妃甸等地在地区“十二五”规划中,均表示将上马大型炼化厂等石化项目,许多化工企业都是当地利税大户,“环渤海石化产业的布局调整将是激烈的利益博弈过程”。

     在海上油气勘探项目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抓紧研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国家安监总局也下发通知要求,从9月10日至12月10日,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此次检查囊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所有涉海生产作业单位,以及康菲公司在内的8个海内外作业者。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未来国土资源部在海上油气勘探的探矿权、采矿权的行政审批过程中,将更重视对“安全系数”的考虑。此外,由国家海洋局审批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为国土资源部审批的前置条件,也将提高环保门槛。

    “预计新上马油气勘探项目的审批周期会有所延长,考核标准将更细化。”一位权威人士透露。

     在陆地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渤海是半封闭内海,由于周围重化工业高度集聚,一些河流携带大量污染物入海,加上围海填海过度,造成近岸海域水质退化,滨海湿地消失,渤海湾和辽东湾等污染严重。

    记者了解到,在上述溢油事故之后,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围绕优化布局进行调整,以提高石化项目的环境容量和安全容量,推动环渤海化工企业远离饮水源、沿江沿河、居民区、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

    “搬得走的企业要百分之百进污染物排放规范的大型化工园区,搬不走的要及时‘关停并转’。”上述工信部人士指出。

    但上述人士称,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并列全国三大化工行业聚集区,每个项目的投入都达到百亿级,搬一次的成本是产值的两倍以上,因此布局优化也要兼顾企业的经营成本。此外,该人士称,如果产业承接地员工培训等配套措施跟不上,搬走了还是有安全和环保隐患。

    有权威人士透露,以渤海环境保护工作为契机,多部门正在加紧制定相关政策。其中,交通部已启动沿江沿河沿海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目录的核定工作,以避免重演“天津塔斯曼海轮相撞漏油事故”并造成渤海湾污染;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安监总局拟联合发布加强化工园区安全和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以确定环渤海等五大经济区的化工园区与居民的安全距离、升级改造等诸多标准。

    此前尚未公开披露的一份环渤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报告指出,环渤海沿海地区一些重点产业园区分布在生态较敏感区域,若干重点产业园区与保护区以及红线区冲突较明显。

    该报告指出,临海重化工业的发展将导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局部海湾生态风险突出。该报告指出,与2001年相比,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增加了3.5倍,地表水体普遍污染严重;渤海文昌鱼栖息密度由2000年285个/m2下降到2008年的71个/m2。

    “石化工业必需的生产环境本身很恶劣,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这导致该行业容易发生安全和环保事故。”上述工信部人士指出,中国登记在案的化学品超过45000种,其中危险化学品有超过3800种,剧毒化学品超过300种,但不可能因此不发展化学工业,在能源供给和支农产品供给方面受制于他国。

    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原司长牟广丰曾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强调,据他调研的初步了解,海西、北部湾、环渤海、成渝、晋陕蒙等五大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在地方“十二五”规划中并没有明显变化,主导产业中,钢铁、石化、装备制造都占很大比重,并未逾越基础原材料,能源重化工阶段。

(来源:新华报业网 )

热门关键词:溢油事故 石化 石油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