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多国加入北极航道油气博弈 俄专家明确抵制中国

多国加入北极航道油气博弈 俄专家明确抵制中国

      2011/9/13 10:36:5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5

中国阀门网】  20多国加入北极航道和油气资源博弈

  能否绿色开发遭到多方质疑

  9月21日至24日,第二届“北极—对话的领土”国际论坛将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科召开。来自全球各地超过400名北极研究学者、政府和实业界代表将参加该论坛。目前,超过20个国家正在布局北极地区的开发项目,俄罗斯、丹麦、美国、加拿大近期动作频繁,显示开发北极航路和资源成为不远未来的追逐焦点。

  丹麦6日最新研究报告称,2010年夏季北极地区的冰量达到史上最低水平,印证了美国研究人员曾说的全球暖化或导致北极冰帽在2030年之前融化殆尽,蕴藏在该地区的约占全球1/4的能源开发、北欧和亚太地区最短航线的开通成为迫近的现实。

  多国博弈升级 紧张气氛初现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估计,北极地区包含了全球30%未被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和10%的石油储量。面对丰富的油气资源,北极周边国家都展现出了兴趣,并且为了捍卫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近期更是频繁采取措施争相提高自身与北极主权的关联度。

  从8月23日至26日,加拿大总理哈珀自2006年出任总理以来第六次对加拿大的北极地区进行年度视察,该国8月份还在北极地区举行年度军演。在此之前今年7月,俄罗斯表示,将在该地区部署军队,以保护其在北极的利益。8月22日,丹麦公布了《2011-2020年丹麦王国北极战略》,宣布将于2014年12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延伸大陆架200海里的申请。全球市值最大石油企业美国埃克森美孚8月30日在俄罗斯黑海沿岸城市索契签署了俄罗斯北极大陆架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以上国家动态充分说明对北极“圈地”热情升温,分析人士称,这些国家是为显示其在北极“永久性和季节性”的存在能力。从政府、企业再到学界的多个层面,北极地区开发成为热点追逐对象。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对北极的争夺主要在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和俄罗斯北极5国之间展开,争夺的焦点主要围绕海上边界和沿岸大陆架的划分以及北极航道控制权展开。

  目前各国对北极地区在合作和竞争的博弈中进行,俄美企业层面开始合作,北欧国家甚至向中国企业开启合作意向;不过该地区开发也显示出相对封闭性,俄罗斯方面专家就明确表示要抵制中国参与。

  合作意愿开放来自北极地区需要巨大的开发成本,C apital投资公司专家维塔利·克柳科夫认为,目前单是俄罗斯为开发北极项目所需要吸引的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他说:“发展北极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最佳途径是吸引具有技术能力的西方公司,并按照亚马尔液化气项目或者萨哈林1号项目的例子,吸收外资公司的经验。”

  丹麦驻华使馆提供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的《2011-2020年丹麦王国北极战略》全文报告显示,该国出台了针对北极油气的正式开发战略,提出“将鼓励私人投资该地区的开发,同时将协助国际企业深入北极已探明拥有资源的广阔地带”,合作开放的态度一览无余。该国政府相关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丹麦完全支持中国成为北极观察国的常设观察员。”

  丹麦外交大臣莱娜·埃斯珀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推出新的北极地区开发战略,标志着已经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优先发展当地经济,以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前,有关北极地区的讨论集中在环境保护方面,但是现在,丹麦、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已经达成一致意见,未来将充分发掘该地区的商业和经济潜力。”埃斯珀森说。

  据了解,迄今为止,格陵兰岛已经给11家公司发出了17个开发其西海岸地区的勘探许可证。这其中囊括了全球许多大型油气企业,如壳牌、康菲、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挪威国油、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以及丹麦的马士基石油和D ong能源公司等。不过,目前只有英国的Cairn能源公司已经开始进行测试性钻探。另据悉,格陵兰岛还计划在2012年和2013年,对气候条件更为恶劣的东海岸进行招标。

  不过丹麦专家提醒,一定要遵守最高标准的环境和安全准则,才会考虑与合格跨国公司共同开发北极地区“丹麦对合作的外国公司持欢迎态度,尤其是中国公司,但前提是遵守最高标准的要求,毕竟之前有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敲响警钟,不能让北极环境受到威胁。”

  与丹麦主张合作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虽然其与美国石油企业订下合作框架,可近来该国舆论声音明显“抵制”中国参与。俄罗斯能源基金会领导人西蒙诺夫说,俄罗斯注意到中国近些年来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日益活跃,这不能不引起俄罗斯的警觉。

  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尚不存在专门规定北极地区法律地位的公约。成立于1996年的北极理事会是在该地区行动准则相对有话语权的机构。成员有加拿大、俄罗斯、挪威、丹麦、冰岛、美国、瑞典和芬兰8国,目前已经接受法国、德国、荷兰、波兰、西班牙、英国为永久观察员国,接受中国、欧盟、意大利、日本和韩国为特别观察员国。

  参加过北极理事会会议的俄国外长拉夫罗夫说,会议通过的文件特别强调了8个北极国家处理北极事务拥有的“特权”,任何想同“我们的北极地区”合作的国家,必须应遵守这套游戏规则。

  俄国媒体报道,俄罗斯不希望中国染指北极事务,不想同中国分享北极“蛋糕”。西蒙诺夫说:“不仅仅俄罗斯这样想,我认为环北冰洋的加拿大、美国、挪威和丹麦也都持这种立场。这些国家认为,北极的利益应该在它们之间分配。但中国等国当然希望在北极事务方面拥有更多发言权,因此同中国发生争吵将是必然的。”

  亚欧贸易期待新航线

  北极地区另一开发焦点是逐渐融冰条件下的新航线开发,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无疑将大大受益于此条线路,具有极强的商业现实意义。

  所谓的北极航道由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又称北方航道)构成。“西北航道”东起戴维斯海峡和巴芬湾,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到达美国阿拉斯加北面,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虽然日益完备,商业上仍不可靠。而“东北航道”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经西伯利亚以及北冰洋邻海,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日、韩等国港口。这条被称作“传说中的航道”,在一年中大多数时候结着厚厚冰层,除了俄罗斯潜艇和破冰船,不可能有商船在这一带航行。但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解加剧,“东北航道”越发具备在夏季通行商船的能力:2009年7月,两艘德国货船在韩国装货出发,北上穿过了北方航道,并最终抵达目的地:荷兰鹿特丹。

  谈及此事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CIIS)的学者陈旭龙说:“北极航道的开辟无疑将促进中国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的发展。而东亚各国的合作也至关重要。对于北极航运,中国政府一定要有远见。”据估计,如果北极能够通航,将使上海到欧洲(汉堡)缩短约6400公里,从上海到北美洲东岸(纽约)的海运里程也将缩短约5500多公里。与固有的“南方航道”相比,在大大缩短航程,节约大笔开支、时间和能源的同时,也将大大降低船舶的保险费用:由于海盗猖獗,在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间,船只通行亚丁湾和苏伊士运河时仅保险费用增加就超过了10倍。

  中国对新航线的期盼也引起了海外机构的关注。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P IR I)的报告称,中国已经开始注意到,北极冰川融化将对其造成战略性影响,并寻求在合理利用北极地区上充当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这份名为《中国为“不冻”的北极做准备》的报告预言,紧随着中国在非洲投资的日益增加并不断强化自身在印度洋地区的存在之后,北极将被中国定义为自己新一个全球战略利益地区。

  SPIR I的报告称:“如果每年夏季的航线能缩短,这里面将存在着实质性的商业利益,因为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这不难理解,因为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外贸,中国有接近一半的G D P仰仗航运。

  西蒙诺夫说,中国特别感兴趣经过俄罗斯北极沿岸的北极航道,使用这条航道可把货物从中国运送到欧洲。但俄罗斯一直认为北极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想让更多国家参与。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日前报道说,北冰洋地区的交通运输系统应该成为优先发展方向。从经济观点看,北极航道是更为安全和合理的海上运输通道。但专家认为,为此还存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很多障碍。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在涅涅茨自治区举行的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必须完善北冰洋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发展,以保证军事安全和更有效的资源运输。他说,由于北极地区资源运输配套设施的落后“国家的这一主要资源基地正在失去投资吸引力”。

  根据《2010至2015年俄罗斯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计划》,计划建造一艘功率为6万千瓦的核动力破冰船和三艘动力分别为2 .5万千瓦的柴油动力破冰船。俄罗斯大部分河运船只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实际上都已经落后,超过70%的船只使用年限超过20年。帕特鲁舍夫表示,安全会议建议政府对发展北极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给予税收和投资优惠政策。

  北极航道目前是连接北欧和亚太地区最短的路线。其长度约为7300公里。俄罗斯有兴趣发展这一交通通道,因为北极是最具潜力的油气资源开发地区。目前,俄罗斯已经开始在该地区实施若干大型矿产开采项目。包括计划2016年投产的NOVATEK公司的亚马尔液化气工厂项目。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将经北极航道运输1500万吨液化气和100万吨凝析油。作为比较,苏联时期,该地区的最高油气运输量不超过每年700万吨。

  但是,俄罗斯船队在技术上还没有做好适应北极地区气候的准备,因此在利用北极航道方面存在困难。N O V A T E K公司第一副总裁米哈伊尔·波波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表示,任何普通船队经过北极航道时都需要破冰船的协助。

  新航线利益前景难料

  但是,美好的前景难免现实的困扰。其一,与传统的苏伊士马六甲航线相比,北极航线到底有多少利可图,各国专家难有统一答案。因为尽管北方航线有诱人的商业前景,但是基础设施的缺乏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北极航线至

(来源:经济参考报)

热门关键词:油气资源 石油 天然气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