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由浙江永嘉县委宣传部、永嘉县委政法委、县文明办、县广播电视台、县新闻信息中心、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经济贸易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等永嘉县11个单位联合开展永嘉县“十佳新永嘉人”评选活动于9月3日完美落幕。 当日评选活动已揭晓,伯特利阀门集团企业报责编黄永赞当选为“十佳新永嘉人”之一,这也是从永嘉县1300多家泵阀企业中脱颖而出获此荣誉2位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此次评选活动经过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并由评委会评定,共推出20名“十佳新永嘉人”候选人,评选活动于2011年8月29日开始进行公众投票阶段,投票共分剪报、网络两种投票方式,于9月3日投票结束,由评委会审议并最终评定出10名“十佳新永嘉人”。伯特利阀门集团企业报责编黄永赞当选为“十佳新永嘉人”之一,这也是我们阀门行业的一大荣誉,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据了解,伯特利阀门集团企业报责编黄永赞,是一名阀门行业的优秀文化人,他的特长是热爱写作,自1996年至今,一直从事着热爱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尤其是2008年进入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伯特利阀门集团担任企业报《伯特利报》责任编辑以及网站采编以来,他立足阀门行业的实际,积极确立打造具有阀门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思路;积极参与企业文化构建,为健康向上、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近年来,连续3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工作者,并被永嘉县泵阀行业协会、永嘉县企业家联合会和全球阀门网等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多次在永嘉县各类会议上作交流发言,陆续在《温州日报》、《温州商报》、《中国工业报》、《今日永嘉》、全球阀门网、第一阀门网、亚洲泵网、亚洲流体网、中国泵阀网、中国石化新闻网、《阀协通讯》、《品牌阀门》书刊等媒体发表稿件500多篇,累计近百万字。
黄永赞同志身在伯特利阀门集团,他一方面全力搞好企业的文化宣传和行政事务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行业论文和散文作品,其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网站,在写作上是个多面手。有些媒体在他的博客中转载了大量原创文学作品。他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以真实、朴素、贴近实际而著称,许多作品都是以他亲身经历书写的,从而吸引了行业媒体和不少网友关注。尤其是在过去的近10年间,他以一名普通打工者身份,默默地工作,简单地生活,吃苦耐劳,不为名不为利,利用他手中的笔和电脑,经常挑灯夜战,笔耕不辍,真情所至,一篇篇真实的稿件散见于当地的报刊和行业媒体上。他用文字来书写企业文化,歌唱生活,感悟人生;又无数次发出打工者的微吟,不仅为构建和谐永嘉发出外来者的建议和心声,也为新永嘉人群体发出他们这帮外乡人内心真实的呐喊。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永嘉的同时,也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在外人看来到处都充满创业智慧的沃土中。
我们清楚地记得:2009年8月23日温家宝总理考察伯特利阀门集团时,作为企业报编辑记者的黄永赞虽然不在现场,但他为了赶写一篇有深度的专访,他深入车间和员工中,了解挖掘第一手材料,连夜赶写一篇5000字的专稿,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刊发,此稿既亲切、引人入胜,又符合政治题材和时代报道要求,转载发表后引起了媒体的好评,他的专稿水平和文字功底并不亚于专业记者。
黄永赞虽是一名普通打工者,但他的文字,笔端含情,笔到情至,如行云流水,释放着浓浓的情感,读来亲切、自然。置身社会,他也做出了许多不平凡事迹,受到了温州人的好评和赞扬。这次他被当选“十佳新永嘉人”,也是对他这个草根作者、打工作家不平凡成绩一次综合评定,算得上是名至实归。
(文/盛根林)
图为伯特利阀门集团企业报责编黄永赞(右)与笔者在一起合影.
附:他得知评为“十佳新永嘉人”后由感而发的一篇散文:
尘埃落定
文/黄永赞
轰轰烈烈的“十佳新永嘉人”评选持续了很多天后终于尘埃落定,划上了休止符。得知自己获选“十佳新永嘉人”的消息,表面上虽然显出波澜不惊的样子,内心里则暗流涌动。我不是高人,无法淡定如水,不喜形于色。仅沉默了数秒之后,我就开始浮躁了,第一时间将这一喜讯告诉了千里之外在乡下老家操持家务的父母。年近花甲的父母接到我的消息,一定会激动得老泪纵横。浮躁的社会成就了我一颗浮躁的心,我生活在其中,无法置之度外。
衷心感谢这些天来背后曾关注我、支持我的领导、同事、朋友们,衷心感谢永嘉作协、瓯北读书学会、东瓯街道党工委、永嘉两新群、非公党建群、温州地方报刊联盟、高中同学群等大批的群,以及我的文学圈子、博友圈子甚至圈子的圈子里的一帮人。都说圈子就是后盾,朋友就是资源,关键时刻,他们功不可磨。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我不可能入选,也不可能走上让人注目的领奖台。
此时此刻,我才后悔当时申报这个荣誉时的冲动,感到一丝丝的害怕,害怕自己不能匹配这个奖项,害怕自己的能力和这个荣誉不相对称。因为,比我更优秀的人还大有人在,我只是天空的一片浮云,神马都是浮云,我就是浮云一片。
来温州己近十个年头了,十年光景不寻常,此情可堪成追忆。这十年,在老家的时间总是很短暂,每年的春节回老家过年,都只是小住十天半个月,与父母亲人总是聚少离多,成了一个真儿八经的游子。在温州永嘉的时间相加起来倒是有几千个日日夜夜。人生最宝贵的十年,人生最辉煌的时光,人生最深刻的记忆,都留在了永嘉。
十年来,我默默地工作,简单地生活,就象给自己的散文集取名《草根下的风吟》一样,在永嘉二十五万外来务工人员当中,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一介草民,过着清贫的生活,写着清淡的文字,做着轻松的事。这些年来,我以笔为风笛,无数次发出打工者的微吟,不仅是为构建和谐永嘉发出外来者的建议和心声,也为新永嘉人群体发出我们这帮外乡人内心真实的呐喊和畅言。我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永嘉的同时,也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在外人看来到处都充满创业智慧的沃土。
在他乡呆久了,对家乡则有了陌生感。每年回家,心情十分复杂,最怕见到在外混得很风光的同学,那种感觉,真是近乡情更怯,怕应羞见,达官熟人。因为,这些年,在一家民营企业做个普普通通的小职员,什么也没有,没有存款,没有事业,两袖清风,望钱兴叹,望房兴叹,在房价飞天的温州,曾苦叹,奋斗五年也买不起一个卫生间,前途何在?
欣慰的是,永嘉人民给了我们外邦人很高的荣誉。虽然这样的评选,没有直接地给个人带来什么经济上的实惠,但在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因为,这说明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自己的工作得到九十万永嘉人民的首肯,人家不把你当外人。记得当时我参加评选时,文学圈的朋友半开玩笑地说,永嘉二十五万人打工部
(来源:盛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