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催生了国际碳交易市场,而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排放额度的“金融属性”也日益突显,并逐步演化成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资产,即“碳信用”。 对此,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今日在博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但是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只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为欧美国家提供廉价的碳排放额度。”作为碳排放额度的最大提供者,却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毫无话语权。且存在,国内金融机构对相关金融产品开发不足,服务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林伯强指出,围绕碳排放权交易,形成的碳期货期权等一系列金融工具支撑的碳金融体系,其核心就是对碳排放额度定价权的争夺。因此,我国应着重发展碳交易市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涵盖现货、远期和期货的碳金融体系,推出各类碳排放额度的碳金融衍生产品。最终通过碳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来影响国际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形成,掌握国际碳交易市场定价的主动权,引导全球碳减排活动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 )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