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天然气市场未来发展思路分析

我国天然气市场未来发展思路分析

      2006/10/31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70

中国阀门网】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培育和完善天然气市场,对于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资源因素:
  
  天然气资源是其市场发展的基础,我国天然气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 )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是分布不平衡,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区域分离。( 2 )气田规模小,缺少特大型气田。( 3 )天然气储层地质条件复杂且丰度低,低丰度和特低丰度气田的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 50 %以上。( 4 )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较低,特别是资源丰富的西部气区和近海气区可采储量的探明率更低。
  
  基础设施因素:我国天然气资源 60 %以上分布于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远离工商业发达、能源需求旺盛的沿海消费区,还有 20 %左右的天然气资源分布于近海大陆架。天然气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的空间错位,使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制约我国天然气市场开发和天然气工业发展的瓶颈。
  
  价格因素:价格一直是天然气市场发展中最为敏感的因素,是天然气市场发育的杠杆。天然气现行价格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单一的政府指导价不能充分反映资源开采成本和市场供求;管输费用定价不能够适应联网供气的要求;配气费用定价不能充分体现出灵活性和公平性。
  
  政策法规因素:政府监管对天然气市场的发育起着宏观调控作用,与天然气相关的立法则是保证市场秩序的有力措施。目前,我国天然气行业的管理还不健全,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天然气市场会日趋复杂,需要成立专门的天然气监管机构,制定一系列相关天然气法律法规,规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局面,使政府监管有法可依。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思路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据预测,到 2010 年我国引进海外气源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保证天然气供应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对国内外两种资源的运用要合理搭配,具体来说,应遵循立足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多途径引进海外气源的原则。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投资比重应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增加探明储量为目标,保证资源后备储量。同时,在开发工作中要特别强调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作用,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引进海外气源要选择适当时机,保证气源和引进方式多元化。
  
  完善天然气管网系统建设。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已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了局部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即陕甘宁气田和四川盆地天然气外输管线工程。第二阶段集中建设了我国东西方向天然气输气干线,即西气东输工程,缓解了沿途省、市能源短缺的矛盾。今后,管道建设目标应该是逐步完善天然气输送总干网,并与国际管网连通,实现国内多气源联网供气。同时,为实现天然气供求的相对均衡,实现安全、平稳、可靠供气,还须建立完善配套的地区性天然气输送网、天然气输配站和调压计量站,建立完善的地下储气库系统和沿海城市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推进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天然气定价对于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定价原则应该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兼顾。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 转变井口价定价机制。天然气井口价应该由政府定价逐渐向市场定价方向转变,并完善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的联动机制,使天然气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禀赋,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优化作用。
  
  2. 按管网整体收益水平确定供气价格。随着我国全国性主干线管网和支干线管网的建设,多管线联网、相互调剂的供气局面正逐渐形成。由于管输距离和管输效率不同,必将带来同一区域不同管输价格的矛盾。具体应以管网整体收益为基础,确定主干线管输价格;支线管输价格根据供需情况和用户的承受能力自主确定。
  
  3. 实行引导和鼓励天然气消费的定价机制。不同的天然气用户在消费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从而会导致天然气设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供气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和引导合理用气,应根据用户的消费特点灵活调节气价:稳定用气越多,价格越低;用气高峰价格上浮,低谷时价格下调,以此鼓励均衡用气用户和低谷用气用户,缓解供气紧张的局面并提高供气设备利用率。
  
  4. 建立天然气期货市场。国际天然气市场已经形成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两个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我国的天然气市场正处于发展时期,在积极发展现货市场的同时,应该适度引入部分期货产品并逐步建立天然气期货市场,借助期货合约来规避现货市场发展中的价格风险,保证天然气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实现天然气行业的有效监管。我国天然气市场正处于由分散的区域市场向统一的全国性市场过渡阶段,因此规划并建立全国性的监管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了深层次推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议在国务院下设彼此独立的能源政策制定机构与能源监管机构。
  
  建立天然气行业相关法律体系。世界主要天然气消费国大多在天然气工业发展初期就制定了天然气法律法规,这对于培育天然气消费市场和鼓励行业有序竞争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天然气市场参与者正在不断增多,竞争机制不断增强,亟需建立独立、可操作的天然气法律法规。我国天然气市场立法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市场准入法、市场竞争法、市场监管法等。我国天然气立法的目标是建立涵盖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法律体系,在勘探开发和批发销售领域鼓励市场竞争,完善市场的准入制度;在自然垄断环节,使天然气监管机构能够依法发挥作用,以保证监管的公平、透明和政策的连贯性;明确地方政府在天然气管道和配气系统等公共领域中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障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
  
  ■知识链接
  
  我国天然气开采历史我国天然气开采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记》载,在公元前 3 世纪,当时担任蜀郡太守的水利专家李冰就曾在今天的四川邛崃一带凿井汲卤,并利用开采盐井过程中取得的天然气煮卤熬盐。到了距今 1700 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四川的盐井已遍及临邛、成都、南充等地 10 多个县,利用天然气做饭熬盐随着也普及到上述地区。从公元 13 世纪开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能够对四川自贡、富顺和荣县一带的浅层天然气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克服天然气运输的困难,并且严防泄漏而造成的危害,在缺少金属材料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制造出叫做“笕”的运输管线。我国五大天然气产区概况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都相对比较落后。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 2.6 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可达 7 万亿~ 10 万亿立方米,可采 95 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此外,在渤海、华北等地区还有部分资源可利用。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天然气是我国开采较早、储量较丰富的资源,基本可在满足四川省和重庆市需求的同时,通过管道外送部分剩余气量。主要市场是武汉,预计年供气 20 亿~ 30 亿立方米 / 年。陕甘宁气田陕甘宁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天然气
  
  整装资源,可采储量超过 3 千亿立方米,目前主要通过北京、西安和银川三条管线外送。输气能力分别为:北京 30 亿立方米 / 年,供北京、天津、河北;西安 8 亿~ 9 亿立方米 / 年;银川 3 亿~ 4 亿立方米。塔里木盆地和青海塔里木盆地和青海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全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 8.4 万亿立方米,该气源今后主要靠管道经兰州、西安东送,主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南海南海天然气资源蕴藏品质最佳,气田储量集中,单井产量大。现已通过海底管道年输香港 29 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发电。还有部分天然气送海南岛供三亚的一座燃机电厂和化肥厂使用。
  
  东海东海地区的勘探工作一度受一些政策的影响而发展迟缓,但从现在的工作成果看,资源储量看好。在杭州湾的平湖气田发现部分天然气资源正在供应上海,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气。我国已形成七大类天然气消费市场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我国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7 大类天然气消费市场。这 7 大不同类型的天然气消费市场分别为:东北地区的工业燃料替代型天然气市场;环渤海地区的城市清洁型和发电型天然气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清洁型、化工型和发电型相交织的混合型天然气市场;东南沿海地区的发电型天然气市场;中南地区的化工型天然气市场;西南地区的化工型天然气市场以及西北地区的发电型、化工型和城市清洁型天然气市场。
  

(来源:报告在线)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