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30年前,三峡出口的南津关,漩涡滚滚,礁石密布,稍不留神就船毁人亡,有着“鬼门关”之称。如今,这里江阔水深,风平浪静,万吨级船队往来其间,“川江不夜航”已成历史。 南津关的改变,源于葛洲坝的修建。这座中国人在长江干流上首次自行设计、施工、管理的大型水利枢纽,因先于三峡大坝问世,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 今年7月30日,葛洲坝电站投产发电30周年。葛洲坝水利枢纽,这座承载了中华民族兴利除弊、根治水患梦想,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运行管理的民族典范工程,已安全运行30周年。 8月5日,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30周年纪念活动暨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在湖北宜昌隆重举行。 攻坚克难 十万大军铸就长江第一坝 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自古水患不断。特别是“九曲迥肠”的荆江河段,从明朝初年到民国时期,平均每6年就要溃堤一次。1954年洪水来势凶猛,令长江和汉江干堤多处溃口,京广线铁路交通命脉中断行车100天,农田淹没4700万亩,死亡30000余人。 1954年长江发生大水灾后,毛泽东主席就建议在长江三峡设卡子,建三峡大水库“毕其功于一役”,永远消除长江水患。50年代中期,毛泽东又描绘出“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然而,由于“文革”、“备战”等制约因素,毛泽东主席并没有匆忙批准三峡工程的修建计划。 1970年11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原则批准了关于提前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报告。周恩来总理亲自给毛泽东主席写了《关于兴建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报告》。 1970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77岁生日这天,他在这份报告上挥笔写下了“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的批示。 1970年12月30日,时任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张体学同志为葛洲坝工程铲下了第一锹土,拉开了葛洲坝工程建设的序幕。 葛洲坝工程虽然开工了,但在工程初期建设中,由于未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许多基础工作没有做好,加之当时又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科研。因此,开工不久许多严重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总理于1972年10月下令,暂停施工,修改设计。 经过两年对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1974年下半年提出修改初步设计,经技术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审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后,1974年10月,停工二十二个月后的葛洲坝工程正式复工。 1978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专门给葛洲坝工程局党委并全体职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葛洲坝这样大的工程,在我国水电建设史上还是第一个,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质量第一。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工程质量,务必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千万不能反反复复,好一阵坏一阵。因为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马虎不得,如稍有疏忽,必后患无穷。” 1980年7月12日,在葛洲坝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来到了沸腾的工地,亲切看望了广大建设者,给参建者以极大的鼓舞。 1981年1月4日19时,历时36小时23分钟,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 1981年5月23日17时26分,27孔泄水闸开始下闸实施分期蓄水 1981年6月27日,葛洲坝三江船闸正式通航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