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世纪调水“重组”中国水资源

世纪调水“重组”中国水资源

      2011/7/19 15:07:24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4

中国阀门网

    “要用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水资源配置,不能用微观眼光看待,局限于一时一域。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困境的根本性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已经过去了8年,投资和工程才完成三分之一。”7月7日,事关未来十年中国水资源战略走向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天,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1号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址,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履任主任职务满一年的鄂竟平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言谈间充满了对这项世纪工程的期盼和信心,同时还有些许对工程进展的忧虑和急切。

    尽管已与水利打了近36年交道,对南水北调工程也较为熟悉,但在过去的一年,鄂竟平还是给自己立了“规矩”,一年之内密集调研,不公开发言。据本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一年间他15次到工程一线调研,尤其是中线工程现场。他的解释是,“刚来,一下子吃不透,担心有些话说得不客观,需要一段时间调查研究,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正是因为这一年的大量调研,鄂竟平从国家改革发展的宏观层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南水北调工程在中国水资源战略配置中的全局位置和战略意义;也看到工程进展与解决水资源危机之间的巨大差距,了解到部分公众和舆论对工程的一些误解……

    正如鄂竟平去年此时履新致辞所言,“面对要靠一车车土、一根根钢筋来实现建设目标的巨大工程,要说实话、办实事、以实待人。”今天,他郑重地告诉本刊记者,希望对关注中国水资源命运的人,讲出这一年来自己的所见和所思。

   解决黄淮海地区缺水的根本之策

    《瞭望》:作为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被定义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那么目前中国北方水资源问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你一直强调调水是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之策?

    鄂竟平:中国是贫水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尤其是黄(河)淮(河)海(河)地区,水资源最为匮乏,人均46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其中,京津两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还不如中东地区的以色列(36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

    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GDP约占全国的31%,人口密度大,大中城市多,在中国国民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同时,人口还在快速增加,水还在不断减少。

    目前,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地表降水和地表蒸发量都在变化,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长期持续减少。据统计,近30年来,黄河、淮河、海河、松辽的水资源量减少13%,其中海河流域水资源量已减少25%。因此,使原本供需矛盾就十分尖锐的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了,尤其是华北地区,最甚的是北京。其实,北京地区的供水之所以能维持到现在,就是靠着超采地下水。黄淮海地区每年超采的地下水大概在60亿~70亿立方米,北京超采得更严重,每年地下水水位下降1.3米左右。

    有些地下水还可以靠后期降雨回补,但有些却不能。比如,超采深层地下水就很难回补,超采一方,就少一方。目前,超采深层地下水量占每年黄淮海地区超采地下水总量的40%左右。尽管如此,现有的深井也难以继续维持需求,有些井的出水量已经不及过去的50%。当前,黄淮海地区就是这么对付过来的,可以说这一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经到了临界状态。所以,要想保障黄淮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尽快提供新的、足量的、稳定的水源,调水是必然的。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非常英明的。

    《瞭望》: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困境,除了调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比如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

    鄂竟平:传统的有两个方法,其一,节水,把不该浪费的水利用好。其二,开辟新资源。如:境外调水、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等。

    节水是一条应该长期坚持的国策,是革命性的措施,有必要大力抓。实际上,这几年,京津等省市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投入也很大,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也大为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但每年仍然要大量超采地下水。原因很简单,一是节水需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二是投入也越来越大;三是节约到一定程度,再节约就很难了;四是节水是有限度的。不浪费可以做到,但北方地区如此众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且还在持续增加和发展并要维系良好环境,每天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必须消耗,再努力节水仍然有巨大的供需差。

    经过这几年探索,海水利用在技术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在一些特殊地区,前景还是不错的。但就一个大城市来说,把希望放在海水淡化上,通过淡化手段使其成为稳定的常规水源,确实还有不少问题。

现在,天津、青岛和威海等地已经有了一批海水淡化工厂,目前我国大概一天能生产40万吨淡水(全球每天生产3500万吨),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海水的淡化利用到目前还有些问题需要研究。其一,每淡化一方水5~7元的造价成本,能否承受。其二,生产过程大量消能,一方水至少要用4.5度电。如果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调水量都采用海水淡化,至少要耗电800亿度,大概相当广西自治区2009年全年用电量。如用火电,要耗煤3000万吨。其三,海水淡化后的水质问题,长期饮用到底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国外应用一般要在淡化水中掺入3/4或4/5的天然水。其四,海水淡化会盐化海域,影响海洋生态。每年淡化几百万立方米水还没关系,如果在渤海湾每年淡化12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的北京市受水规模)的水量,生态后果难以想象。

    近几年,大家都注意到了中水回用,仅北京一年就利用再生水6.8亿立方米,中水回用率达60%,但中水回用是有条件的,是受到局限的,只能部分帮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现在看,黄淮海地区节水和中水回用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但仍不能解决缺水问题,那就只能靠调水了。

    《瞭望》:现在,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困境,好像也只有调水一条现实道路了。

    鄂竟平:以北京市为例,按照规划,南水北调每年为北京提供12亿立方米的水,多于现在城区的供水量,大于地下水超采量,这样,城区水资源需求就能有效保障,原来供给城区的水资源就可以转到其他方面去了,也不用再超采地下水了,一下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这两年,北京的用水之所以这么安定,就是因为利用了南水北调已经修好的近300公里工程(即石家庄至北京段的工程,简称京石段),两次从河北四个大型水库调剂给北京宝贵的6.7亿立方米水。否则,没有南水北调京石段,很难想象这两年北京水资源会紧张到什么程度。但这只是临时调水,完全是“穷人帮穷人”。尽管这样,已经能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水资源配置的效益。

    因此,南水北调确实是解决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性措施,我认为现在还认识得不够,努力得不够。

    中国治水要“算大账”

    《瞭望》:南水北调工程自开工以来,断断续续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和质疑,尤其是近两年来,来自社会公众和某些学者的批评声音还甚高,参与工程的建设者甚至有“社会上说起调水工程好像犯了错一样”的感觉,你怎样看待这种争议和分歧?

    鄂竟平: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战略眼光。对待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来看,并且既着眼现在,又要考虑长远。

    水利是一个特殊行业,和机械、电子等行业完全不同,研究的多是战略性的大布局问题。机械、电子业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在实验室里24小时1:1的反复试验,而治水就不行。它到底科学不科学,你说怎么试验?不讲别的,就拿防洪工程来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来一次大洪水。你修的防洪工程是否科学合理,只有经过大洪水考验才知道,试验周期太长,不易说清。我们这些人,干了几十年水利工作,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专家,说话都是很小心的。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南水北调 水利 西线工程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