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近期召开的北京市水务改革发展工作大会明确提出,北京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起以水控制居住人口规模的制度。因为今后北京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趋势将难以逆转,所以要把水资源承载量作为支撑城市发展和人口规模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水制宜,量水而行。 水和人密切相关。以水控人,量水而行,当然是必须的。但除此之外,要使水资源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做的事情还可以有很多。不仅要调整工业耗水大户,还应严控超高型建筑的建设,控制机动车的增长。要推广循环技术和节水技术、节水器具,多建雨水回收设施,把宝贵的雨水收集起来。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促进水务工作可持续发展。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走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因水制宜、绿色节约的道路,要坚持外部开源、内部挖潜、厉行节约、循环利用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的合理配置,确保首都用水安全。要按照节流与开源并重、保护与利用并举的原则,建立北京市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实行区域和行业用水总量控制。要建立并落实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对高耗水产业、行业和产品逐一排查,逐一严格整改;建立起以水控制居住人口规模的制度,把水的管理贯彻到"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之中。 加快完善科学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 一要确定科学的标准。以科学的标准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科学的标准,就是立足北京基北京市情,体现首善之区要求的高标准。这个高标准,不是追求豪华,而是要确保城市各项设施安全、可靠、耐用,确保城市运行的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二要提高设施的系统性。从规划入手,科学地规划北京的排水系统,实现水畅其流。三要狠抓集雨工程建设。大力加强雨水存蓄池的规划建设,提高雨水收集利用水平。要积极探索,通过立法、规划等方式,为集雨工程建设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要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大力宣传节水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节水,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型产业,努力实现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和农业用水负增长;加强城区供水管道管理。 着力建设城市雨洪综合利用体系 全面实施雨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战略,最大限度实现天然降水蓄滞利用或涵养地下。充分重视雨洪控制与利用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将水留在地下,留在绿地,留在坑塘。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认真参与海水淡化工作的研究;积极开展节水、循环用水产品研发,污水处理技术和产品研发,构建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系统,北京市各污水处理厂要把污水处理标准从五类水提升到四类水以上;加强对供水排水管网的监测;着力完善首都防洪排涝应急体系。 以水控人固然必要,但无论从自然增长还是从机械增长看,一定时期内很难实现零增长乃至负增长。所以,要量水而行,还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