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物价压力下,能源价格调整受阻;明年油价走势如何?专家详析:2011年,能源风险降低,油价不会暴涨。
到目前为止,能源行业在此番稳物价战争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之前因节能减排被限制的企业又担当起保障生产和供应的重任。据此,有观点认为,工信部全力保障化肥和榨糖企业能源需求、严禁拉闸限电的通知,是物价高涨压力下释放的节能减排政策松动的信号。对此,受访专家表示,不能轻易得出节能减排松动的结论,事实上应该注意到,有关部门已经表态,“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完成,减排目标已提前实现。
目前看来,稳定物价的措施初见成效,但是其手段受到多方质疑。专家认为,虽然能源产品价格机制调整暂时受阻,但是,其改革步伐不会停止,而且必须加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名目的“能源荒”。“物价战争”硝烟还未散尽,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对能源行业有什么影响?能源价格和需求会出现何种变化?有机构预测,明年NYMEX原油均价将达每桶100美元。这种预测是否可靠?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能源价格有补涨的可能
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
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
我认为能源有补涨的可能。因为目前看来,能源价格没有引领这一轮通货膨胀,而是滞后于它。但是2008年油价冲高到140美元以上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当时美国生物质能的生产引发了粮价的上涨,又引起了投机者大幅炒作能源价格,而现在国际上对游资的管理在加强——明年大宗商品价格监管要列入G20法国会议内容,美国和欧洲都在加强对大宗商品的管理,我呼吁中国也要建立自身的能源市场管理措施。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目前看来,行政手段的过多介入对理顺能源市场的确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此番国内柴油供需紧张,各省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而“拉闸限电”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十一五”的能源定价方面,市场机制也有淡出的趋势,“十二五”不能再走“十一五”的老路。未来阶段,政府部门应减少直接干预市场,而是以价格、税收等作为调控杠杆,让市场形成竞争环境。
中国社科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奇渊
现阶段,国内供给方面的生产能力很强。我们对通胀担忧的原因基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流动性,二是国际流动性,如美国的QE2(quantitative easing 2 round=第二轮量化宽松)。不过,现在央行决心已经通过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表现出来了;而美国的QE2也是在流动性偏好强化、货币流动速度大为下降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现在的情况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短期内看不到QE2对美国经济有明显的提振效果。
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将有赖于美国等发达经济的实质性好转,而这仍将需要时间,不是光发货币就能解决的问题。而QE2导致的国际套利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其对价格的影响将较为有限。这是因为,第一,他们影响的是资产价格;第二,没有世界经济基本面支撑,价格上涨也不可持续;第三,新兴市场国家均采取了严厉的坚壁清野的政策。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
研究所副所长王毅
政府有很多功能:保障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等。这些目标要协调好,不能过度追求一个目标而忽视了其它目标的实现。否则就会陷入两难:比如粮食安全需要足量的化肥,但是节能减排又要限制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
就现在物价上涨来说,政府可以用行政的手段抑制,但这只能是暂时的。物价上涨有发行货币的原因,应实行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加以应对,而不能简单地压制价格。
为了完成节能20%的目标,很多地方不惜采用极端手段,现在物价上涨可以说是对当时行政命令的反弹。这些都警示我们,首先,要协调目标。其次,找到问题的根源再采取措施。另外,多考虑经济和市场的办法,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然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中国社科院
财贸所副所长史丹
从工信部的通知可以看出,为了控制物价,对能源价格的调整放缓了,也就是说不会对能源价格进行较大调整。货币政策有可能调整,但是还要看大的经济趋势,不只是看价格,价格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以经济稳定运行为出发点,要防止经济大幅下降出现波动。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管清友
从统计方面来说,物价已经到高位了。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会有所调整,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调整为稳健、收紧的货币政策,经济会进入紧缩周期。但是物价回落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要半年。至于会不会反弹,我认为不太可能。原因一是通胀即将结束,二是货币收紧。
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对稳定物价肯定会有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政策以行政手段居多,随意性强,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是货币发行过多。能源价格上涨,造成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原料涨了,成本高了,粮食怎么可能不涨价?政府应该补贴弱势群体,提高收入水平,强行压制企业不涨价是不合理的。
本新闻共
2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来源: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