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外贸的增长将回落到两位数以内,明年前两个季度的外贸增长或将维持在这个水平。”日前,阿里巴巴CEO卫哲在某论坛上表示,中国外贸将进入持续低速增长时期。由于中国外贸出口增速连续回落,贸易顺差降至5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市场传言称,中国出口已现“拐点”。也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出口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拐点”并不存在。
外贸增速持续回落
“虽然中国外贸延续自去年年底以来的快速恢复态势。但进入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外贸增速持续回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在商务部新闻例会上表示。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5.1%,但增速慢于8月份的34.4%。另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7.9%,贸易顺差达1206亿美元,对外贸易持续复苏。但9月份的进出口额增长速度减慢了近10%,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对此,国内宏观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尽管9月份出口较8月份有所增长,但由于美国、欧盟以及中国在亚洲的一些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不确定,未来几个月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下滑,世界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正在减少,这是导致9月份出口下降的重要因素。卫哲则认为,影响中国出口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在于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复苏将慢于预期,而美国高企不下的失业数据也将影响美国的经济。花旗银行最新报告也显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出口或进一步放缓。报告指出,一些发达经济体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显示其复苏缺乏提供足够就业职位的能力,限制了全球需求增长。
虽然中国的外贸增速放缓,但进出口比例更加平衡。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6%,9月406种“两高”(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规模比6月份下降了60.4%。对此,姚坚表示,9月份的贸易顺差已经降到了近5个月来的最低点,中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为外贸“拐点”解忧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未来中国贸易“拐点”表示了担忧,他说,中国目前总体外贸情况还不错。但是也逐渐印证了“拐点来临”的担忧:如果没有其他利好消息,那么从第三季度末一直到明年第一季度,出口将呈现明显放缓趋势。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测,美国第三季度环比增长只有1%,第四季度更将滑落到0.8%。预计美国经济放缓将使中国出口订单继续减少,出口增速未来几个月可能放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也预计,由于未来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初现端倪,预计进出口增速将趋稳。而花旗银行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会在今年底前回调到10%至15%。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对“拐点”论提出了不同看法。“9月份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较大与去年基数有关。从出口金额上看,5月份至9月份单月出口依然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9月当月出口额为今年次高。中国出口并未出现‘拐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则表示,中国对欧美出口结构仍然属于传统中低端产品,与消费者关系密切,需求弹性小,中国外贸出口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此外,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的强劲增长也将对中国未来的外贸进出口产生拉动作用。“美国经济的恢复没有我们想象得这么乐观,而欧洲则没有我们想得那么悲观。”卫哲如此对比。“只要发达国家经济不是‘二次探底’,依然有一定的需求,中国出口规模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李健说。
由于外贸持续增长的不确定性,中国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有专家认为,国家应在出口退税、财政补贴、外汇支持等政策上继续支持外贸企业稳定出口,其中包括:第一,应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稳定。目前,纺织品、服装、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是中国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这是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第二,维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尤其要防止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第三,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第四,完善贸易摩擦预警监测体系。要发挥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驻外机构等组织作用,在国外信息搜集、贸易风险预测、组织应诉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条件。第五,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金融危机将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信用恶化,势必增加外贸企业收汇结算风险,因此,有关方面应积极为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