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今年上半年,经中山局检验检疫出口的保鲜蔬菜共330批、8819.5吨、总值174.5万美元,出口货值与去年同比增长10.9%,其中增幅较大的有莲藕、山药(淮山)和萝卜等根块类蔬菜,如莲藕出口86批、1032吨、货值20.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0.9%、2727.4%、871.4%;山药出口37批、371.6吨、货值7.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0.9%、1351.6.4%、387.5%。芥菜、生菜和芥兰等叶菜类蔬菜与去年同比有所减少。
中山蔬菜主要输往澳门,也有部分鲜冻蔬菜输往美国等地。与去年相比,在出口蔬菜中,高风险的叶菜类蔬菜多,低风险的瓜豆类、根块类、茄果类和香辛类等蔬菜品种少的格局得到逐步改变。
去年底,中山辖区内取得检验检疫登记证书的出口菜场有8个、收购站两个,每个菜场面积均超过300亩,合计近3000亩。今年以来,中山局对出口菜场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管理措施,在日常监管、年审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企业无法或难以整改的,以及信誉不好、经常违规的菜场,坚决取消其出口资格。今年6月15日,中山局已上报广东局食品监管处,取消了3家菜场的出口资格。
领导重视开展调研、巡查和例行监测
中山局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今年以来,中山局领导亲自抓出口蔬菜检验检疫工作,主管领导靠前指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中山蔬菜出口检验检疫的各环节落实到人。中山局在强化源头管理、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调研组、巡察组加强出口菜场的调研、巡察,严密监控和指导菜场科学用药,严格控制采收时间,督促加工厂对收购的根块类、瓜豆类和茄果类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监管到位、监管有效。今年4月18日和4月26日,中山局局长王龙贵先后两次到出口菜场调研,向企业宣传最新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通报输入国家和地区对蔬菜进口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警示企业规范蔬菜种植、施肥和用药等。
检企互动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中山局充分意识到要抓好敏感产品的监管、保证出口食品的安全,关键在于抓好源头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抗打击能力。为此,中山局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企业座谈会,把有关文件精神及时贯彻到各蔬菜出口公司、菜场和收购站。今年1月18日、4月27日和6月6日,中山局先后3次召开了“蔬菜出口公司、菜场、收购站企业座谈会”,向企业发放了有关宣传和技术资料,让出口菜场、蔬菜出口公司等企业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同时,还通过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中山市蔬菜加工出口企业了解掌握有关蔬菜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为做好蔬菜检验检疫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动态管理实施菜场的叶菜出口核销制
中山局改变以往蔬菜出口只报检“鲜蔬菜”的做法,规定蔬菜出口公司报检时,叶菜类和非叶菜类蔬菜必须分开项目报检数量、重量,并且报检时必须附上包括品种、数量、重量等内容在内的“出口蔬菜计划表”。同时,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落实分块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加强风险较高的叶菜类蔬菜的监管,对注册菜场的叶菜采取核销制。为此,中山局监管人员每次到菜场监管时,除检查农药的使用管理、采收前的检测等情况外,还要根据菜场种植品种、近期可采收数量和重量等实际情况,评估出该菜场每天可供出口叶菜的数、重量,报检时严格控制、核销,有效地防控蔬菜出口公司收购注册场外菜出口。
严格要求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
中山局早在今年1月18日的“蔬菜出口公司、菜场和收购站企业座谈会”上,就与企业签订了出口蔬菜质量承诺书,警示蔬菜生产企业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此外,从今年6月起,把出口蔬菜采收前检测由速测卡(试纸)改用“农药残毒快速测定仪”,严格要求出口菜场坚持做到用“农药残毒快速测定仪”进行农残检测合格后才采收,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自检、自控能力。
(来源: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