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中国石油企业已打开拉美石油市场

中国石油企业已打开拉美石油市场

      2010/10/12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7

中国阀门网】     日前,第二届中国—拉美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石油企业在拉美的机会成为关注焦点之一。事实上,伴随着中国油企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拉美的油气发展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合作局面已经打开
     虽然多年投资不足,石油和能源仍然成为拉丁美洲的主导产业,这意味着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所能产生的利益大部分还未挖掘出来。最近在巴西水域中发现的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墨西哥能源部门即将进行的改革无疑都更加增添了这种吸引力。随着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和发展,以及墨西哥过时的监管得到修正,新的投资机会正在该地区出现。
     与此同时,中国油企也加快了向拉美进军的步伐。今年3月,中海油获取了阿根廷Bridas公司50%的股份,后者掌握拉美地区的多处资产。4月,中石化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10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这可能为中石化参与巴西两处深水石油开采项目铺平道路。此外,中石油还与委内瑞拉方面达成协议,获准投资开采胡宁4号区块的稠油油田。5月,中化集团又斥资31亿美元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手中买下了巴西配雷格里诺稠油油田40%的股权。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国油企对外部资源的兴趣日益浓厚,”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表示,“从全球分布来看,拉美的储量很丰富。委内瑞拉是世界上重油最多的地方,而巴西是全球深水石油开创者与先行者,这些都对中国石油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
     实际上,近五年来,中拉能源合作全面展开,涉及勘探、开发、油气管道建设等多个领域,中国油企正试图让自己成长为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石油市场上的重要角色。“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后,巴西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巴西OGX石油公司钻探部总经理RicardoJuiniti如此评价。
     结果暂不理想
     然而,虽然中国一直在积极寻找机会进入拉美,但是结果还不太满意。“尤其是在勘探开发方面,投资非常少,进展也不快。”陈卫东表示。
     在陈卫东看来,造成中拉石油领域合作结果不理想有五个方面因素:首先,距离。从地理位置上看,中拉的远距离使得油气开采、输送成本大大提升。
     第二,合作模式。长期以来,拉美是跨国石油公司(IOC)投资密集的地方,IOC与IOC、IOC与NOC(国家石油公司)合作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是NOC与NOC的合作模式仍处于探讨阶段,尤其对于有着特殊国情的中国。“IOC内部交流很容易,但是如何与NOC交流呢?这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双赢’就可以的,一定要拿出一个具体的商业模式来。”陈卫东说。
     第三,技术。比如开采巴西的深水油田需要深水技术,而中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另外,对委内瑞拉的重油开采,中国也需要更多的经验。
     第四,国际事务处理。“IOC在国际市场上已经经历了百年运作,但是中国只有十几年,缺乏处理国际事务的经验。”陈卫东表示,“对我们而言,甚至语言问题都是一大障碍。曾经我们有几个平台要在墨西哥湾作业,为此还专门招聘了一批学西班牙语的人。”
     最后,地缘政治。陈卫东说:“以前有句话,‘拉美是美国的后院’,所以美国的反应对中国也会有影响。”
     尽管中拉油气合作还有障碍,但是陈卫东对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中国与巴西虽然相隔很远,但是同属‘金砖四国’,关系非常密切。”陈卫东表示,“中国目前在巴西的区块不多,但是合作的项目很多,比如油服、钻井、生物柴油等。”
     与会的其他人士同时也表示,拉美的政治环境对投资以及双方合作有很大影响力。阿根廷Pluspetrol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StevenCrowell认为,拉美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地方:“上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拉美政治环境非常自由,有很多外资进入。但是2000年以后,由于政府出面干预,投资比例下降。现在,我们又可以从拉美政策中看到希望投资介入的苗头。”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目前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墨西哥的政治稳定性还需要考虑,开放程度也还不高。但是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的投资环境很好,值得期待。RicardoJuiniti认为:“未来五年巴西会有很多的机会,而且主要在深水领域。”美国BPZ能源公司源首席执行官ManuelZuniga也表示:“现在哥伦比亚投资非常热,我们也开发了一些全新的石油领域。”
     “我们在拉美的投资进展不会很快,相信需要一段时间。”陈卫东总结道。

(来源:全球阀门网)

热门关键词:中国 石油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