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江苏生物柴油产业风生水起

江苏生物柴油产业风生水起

      2006/10/19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02

中国阀门网】10月16日,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一行赴六合考察了南京清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建生产基地。下个月,这个总投资3亿元、年产75万吨生物柴油的基地即将正式生产“出油”。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之前的10月10日,中奥能源合作示范项目碧路生物能源蛋白饲料有限公司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奠基。奥地利副总理胡伯特·戈尔巴赫和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出席了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达8500万欧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工厂。
  
  记者注意到,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在江苏境内已经迎来产业化的“曙光”。除上述两家以外,无锡华宏生物燃料有限公司、江苏高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林油脂化工有限公司,都正在建设年产10万吨级以上的生物柴油及副产环保燃料油项目。
  
  棉籽油、地沟油,都能“喂”汽车
  
  那么,到底什么叫生物柴油呢?中石化南京工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南京工业大学黄和教授解释说,生物柴油,其实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是将植物油、动物油、废餐饮油等原料油与甲醇(或乙醇)经酯交换反应而得的长链脂肪酸甲(乙)酯,这种物质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可再生的清洁燃料,能与柴油以任意比例混合或直接在柴油机上使用。
  
  江苏清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张志平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将采用地沟油来生产生物柴油。地沟油是餐饮企业产生的废弃油脂之一,一般直接流入下水道。有关地沟油被黑心商贩加工冒充食用油危害人们健康的报道曾见诸报端。该项目采用国内最新技术,让地沟油变废为宝成为汽车“口粮”,可谓让地沟油走上了“正途”。清江公司日前已与南京市各区泔水油收购单位联系,每年可“吃掉”一万吨左右含水量较低的地沟油。除此以外,他们的原料还有棉籽油和棕榈油。
  
  发展生物柴油产业,一箭多“雕”
  
  有关专家指出,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对于舒缓江苏省日益严峻的能源供应矛盾,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传统的化石燃料资源有限,注定了在人类资源利用史上只能是匆匆的过客;从长远的能源供应来看,唯有可再生能源才能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江苏大学副校长袁银南教授一直为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奔走呼号。他分析说,2005年,我国柴油供应一度吃紧,需要大量进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因此,发展生物柴油产业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与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不但具有润滑性能好,储存、运输、使用安全,抗爆性好,燃烧充分等优良性能,而且硫含量低、废气逸出少、生物降解性高。有数据表明,在石化柴油中掺入15%的生物柴油,燃烧排放污染可降低60%以上。
  
  江苏省具有技术研发和自然条件等优势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和美国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美国已有4家企业生产生物柴油,总生产能力30万吨/年,规划2011年将年产115万吨。欧盟国家2003年生物柴油产量已达230万吨,占了成品油市场份额的5%,预计2010年将年产830万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也在积极发展生物柴油产业。
  
  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从油脂植物的选择、培育、遗传改良,到其加工工艺和设备制造都已具备了产业化所需的技术和能力。不过,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国仅有3家年产规模超万吨的企业。
  
  江苏省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独具优势。首先,技术研发力量优势明显。东南大学采用创新工艺制备生物柴油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林科院南京林化所获得了“天然油脂制备生物柴油”与“天然松香制备生物柴油”两项专利;此外,还有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生物柴油的研发机构,均具有较强的生物柴油研发能力。其次,江苏的气候条件以及广袤的盐碱地,都为油料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可以为生物柴油解决大量、稳定、低成本的原料供应问题。
  

(来源:扬子晚报)

热门关键词:生物柴油 产业 风生水起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