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近日,比邻沈大高速路的沈阳化工集团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座由30多万米管路构建而成的、单体国内最大的丙烯酸装置成为世人目光的焦点,在秋日的艳阳下,它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盘卧在那里,闪烁出熠熠的光彩。
中午时分,丙烯酸装置旁边的中心控制室内,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第一罐丙烯原料被注入到装置中,早已蓄势待发的“银龙”立刻便抖擞起精神运转起来。数小时后,第一份丙烯酸产品正式出炉,经检验,其酸的纯度达到99.7%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次投料开车成功!”伴随着这样一句结论,中控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沈化人有理由为这样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这套年产达13万吨丙烯酸的装置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正式投产后预计将为沈化集团新增销售收入达23亿元,明年,整个沈化集团销售收入将超过70亿元。而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还从根本上改变了沈化集团的产品结构,使企业不再局限于只卖上游原料,转而迈上生产附加值高出数倍的下游产品的发展道路,成为沈化集团发展中的又一个“拐点”。
“是改革让沈化集团有了今天这样的发展”,在丙烯酸装置即将正式投产前,沈化集团董事长王大壮深有感触地说,与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实现战略重组后,沈化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改革前,企业也有自己的项目建设计划,但苦于资金不足、技术力量有限,即使有了好的想法也难以实施,而改革使这些阻碍发展的瓶颈都已被突破。
在“项目决定着发展”的化工行业,沈化集团重大项目建设连续取得重大突破,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沈化集团喜事不断,先后投入4亿多元自有资金带动6大项目相继落地,除了丙烯酸项目之外,新建并已经投产的4万吨/年环氧丙烷及聚醚项目每年带来6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成为全国第三大装置;PVC糊树脂产品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糊树脂生产企业。同时,整个集团销售收入也比重组前翻了一番。
从一个产品结构单一、规模不上档次的地方炼厂,短短几年便一跃成为大手笔上项目、高技术谋发展的“化工新星”,改革让沈化集团走出了一条裂变式的跨越发展道路。
而正如一个处于成长期中的化工巨人,沈化集团的眼光并没有仅锁定在一个丙烯酸项目上。在它的前进规划图中,一项更宏伟并足以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化工工业发展基因的计划---CPP(催化热裂解制乙烯技术的简称)项目目前也正在孕育当中。
距离丙烯酸装置仅数百米远的一片正在土建施工的工地便是CPP项目厂址所在。“这一项目的工艺和工程设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一些长周期关键设备目前已经开始采购订货,工程的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目前也已委托国内最权威的机构进行制作。”忙碌中的沈化集团总经理助理刘卫东对记者说。
CPP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富产烯烃的世界领先技术,之所以领先在于它的经济实惠。它所用原料不再是昂贵的原油,而是重质渣油---一种将原油中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分提炼后剩余的石油产品,它不仅来源广泛而且价格十分便宜,同时,此技术还要比采用原油裂解产生烯烃提高近20%的产能。
这是一项填补了国际空白的新工艺,而沈化集团投资36亿元正在建设中的50万吨CPP项目便是该技术在国内的第一套生产装置,同时也是国家确定的乙烯新原料来源示范项目,并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当中。此项目计划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预计将为沈化集团新增50亿元销售收入。建成后将对中国扩大乙烯原料来源,发展乙烯系列石化产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正如国内一位化工专家所言:“CPP项目包括丙烯酸项目能在这里相继启动,是沈化集团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双重体现。”这两大极具发展潜力的化工项目,犹如两架强有力的发动机,推动沈化集团迅速迈向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型化工企业。
明确的战略方向给沈化集团规划未来带来了更大信心和勇气,下阶段,沈化集团将继续扩大PVC糊树脂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20万吨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其亚洲霸主的地位。另外,蜡化工有限公司西部总面积近1200亩的土地已被列入规划,成为集团新上项目基地,待2008年CPP项目投产实现“原料锁定”战略后,这里将成为一系列后续加工项目的承接地,届时,沈化集团将实现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的紧密结合,展现出的将是一幅更加壮阔的“大化工”图景。
(来源:阿里巴巴化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