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看中国企业五百强反思国内工程机械现状

看中国企业五百强反思国内工程机械现状

      2005/8/29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21

中国阀门网

  “2005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于2005年8月21日在天津正式发布。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从2002年开始,比照国际通行的方式每年推出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今年是第四次评出。

  据统计,本次入选“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工程机械行业仅有5家。其中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500强排名第154位(比2004年下降29位),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304位,中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456位,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排名463位,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排名491位。

  造成这种结果的客观原因是,2004年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各方面都造成影响,市场环境不景气。虽然从2005年开始,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市场开始回升,但销量与2004年相比仍不能同日而语。但业内人士依旧反思,主观原因还是存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本身。

  首先,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的差距。

  一是过度地依赖外国技术,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

  二是企业研发投入偏低。2005年500强的最新数据中,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为1.90亿,只占销售收入的1.88%,而许多发达国家都高达3%至4%。而美、日等国的基础研究比重则在20%以上。

  三是专利意识淡薄,申请和保护力度不够。从目前的专利申请总量看,外国在中国申请专利注册的比重约占70%以上,而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仅占世界申请总量的10%左右。

  其次,国际性知名品牌匮乏。前不久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机械500强”研究报告》显示,在世界机械行业的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日本和德国占据了2/3,中国上榜的知名品牌仅有3席。国内工程机械用户熟知的徐工、柳工、三一、中联等明星企业,只能算是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而已,与世界强势品牌的距离还很遥远。

  导致国际性知名品牌缺乏的原因分析起来有三点:

  一,中国机械企业重视钻研开发,轻视品牌战略。我国许多机械企业的形象和品牌意识薄弱,企业决策者和高管只重视生产力和销售力,忽视形象力,只算机械设备等有形资产的价值,不算企业形象及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除此之外,国外的中小企业也大都有自己品牌战略专家。

  二,中国机械企业不善于宣传。很多中国机械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很多机械企业的名称是“地名+序号+行业名”,其产品缺乏鲜明的品牌特色,也没有挖掘出有影响力的、新颖的宣传方式。

  三,中国机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这是造就世界知名品牌的主要瓶颈。产品的技术含量是打造世界名牌的前提条件,能够成为著名品牌的产品绝对不是低档的、仿制的,而是必须能够代表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最后,国际化程度较低。中企联、中企协的分析报告说,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投资国和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水平却很低,到2004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不过370亿美元,只占累计外商在华投资总额的6.58%。据悉,在工程机械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了全行业的33.6%,企业利润占到了 67.9%。而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境外投资虽遍及世界各地。但从总体上看,总量少、地区分布相对集中而且附加值不高。

  值得庆幸的是,500强只是排名不是评比。评比是主观评价,而排名是描述事实。只有准确把握事实才能研究企业的成长规律,才能协助政府和企业作出科学的决策,所以排名不是评比,但胜过评比,500强的排名价值就在于它的真实性。从“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结果我们总结出,如果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企业能以大战略、大气概,放眼全球,步阵点兵,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榜500强的工程机械企业会越来越多。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