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欧洲证交市场的并购风云

欧洲证交市场的并购风云

      2006/10/1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24

中国阀门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以追逐有着“贵妇人”之称的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为主线,由欧洲和美洲等多家国际证券交易大佬共同制导的并购大戏正在欧洲市场缤纷上演。随着这场资本跨国游戏的结束,世界财富的流动路线可能被改写,全球证券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也将因此而洗牌。

  一、LSE遭遇抢购

  作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市场,LSE在漫长的岁月中目睹了无数企业并购惊心动魄的过程。而饶有趣味的是,曾经一直在观众席上的LSE如今已经被置换到演员的位置上:自从两年前释放出“外嫁”的信息以后,试图与LSE “成亲”的对象纷至沓来。

  第一个向LSE抛出“绣球”的是德国证券及衍生工具交易所(Deutsche Boerse AG,简称德国证交所)。从2004年至今,德国证交所曾先后两次不辞劳苦地向LSE提出收购要约,出价资金也由当初的13.5亿英镑增加到后来的25亿美元。然而,由于股东的反对,德国证交所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精心打算。

  紧接着德国证交所的退出步伐之后,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银行在去年年底乘隙进入到了LSE。这一次,麦格理银行带来了总价为26亿美元的“大礼”,然而,尽管开价比德国证交所要高,但麦格理银行仍然遭到了LSE内部大股东的无情抵制,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两大证交所的次第折戟极大地刺激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Nasdaq)处于勃发状态的征服欲望。今年3月,Nasdaq携带着总金额为42亿美元的收购计划来到了LSE面前,但最终LSE董事会还是以一纸决定书拒绝了对方的请求。自己毫不吝啬地向欧洲证券交易所抛出了最大的收购菜单而遭遇驱逐,年轻气盛的Nasdaq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在最近的一个月时间中,Nasdaq仍然马不停蹄地活动在LSE的周围。在前不久出手收购了LSE 14.99%的股份,让自己摇身变成LSE的最大股东后,日前Nasdaq又从其他股东手中收购了部分股权,使自己的持股比例上升至25%,进一步巩固了在LSE中“一股独大”的地位。

  就在Nasdaq宣布退出对LSE并购决定的同时,全球第一大证券交易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也蠢蠢欲动。在一份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中,NYSE称,它正在与几家证交所就并购或战略合作展开谈判,尽管该所没有指名道姓,但外界相信LSE肯定是其对象之一。不过,Nasdaq表示,如果今后6个月内有其他的竞争对手发出收购要约,而LSE又有意接受收购的话,Nasdaq可能将重新参与竞购。

  国际知名的证券交易大佬排成长龙争抢LSE,最终结果是让这位高傲的“贵夫人”身价日增:在过去一年中,LSE一共吸引了29个国家的129家企业前来融资,其中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有87家。

  二、Euronext想爱不易

  尽管LSE遭到了巨头们的疯狂下注,但由于自己的傲慢,至今为止LSE意欲进行的并购还未功德圆满。尤其是对于NYSE可能对LSE展开的并购,虽然外界已经吵得沸沸扬扬,但这位全球证券交易市场的老大却始终没有正式向LSE发出并购要约。这让等待着NYSE抛来“绣球”的LSE有点懊丧和失望。为了不让自己遭遇冷落,LSE日前返过身来向总部位于巴黎的泛欧证券交易所(Euronext)主动发出了“求爱”的信号。

  在欧洲,Euronext以“并购骑士”著称。其前身就是由巴黎证交所、阿姆斯特丹证交所、布鲁塞尔证交所合并而成。2002年初,Euronext又收购了葡萄牙里斯本证交所和伦敦国际金融期交所(LIFF),去年7月,欧洲交易所通过与意大利交易所的合资公司获取了米兰MTS的股份。目前,到Euronext上市的公司有1279家,市场价值达到172亿欧元。不仅如此,Euronext以充分的流动性、多元化市场和全面的产品而备受投资者的青睐,交易所除了设有主板之外,还在去年5月设立了创业板,

  实际上,几乎在德国证交所向LSE提出并购要约的同时,Euronext当时也曾向对方发出过并购意向,无奈当时高高在上的LSE根本对此视而不见,无奈中Euronext只好收回了自己的一厢情愿。而现在LSE却主动投怀送抱,这不能不令Euronext喜出望外。对于Euronext而言,LSE具备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证券交易所,LSE具有十分完整的交易撮合系统和精干的服务团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基金管理中心,LSE拥有机构投资者在股票投资和交易方面的绝对优势,其交易份额在80%以上;作为全球几大交易所中交易证券种类最多的公司之一,除提供股票交易外,LSE还经营政府债券,国有化工业债券,英联邦及其他外国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公共机构、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其中外国证券占50%左右;不仅如此,由于LSE的股权相对分散,受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际股票承销业务。这意味着,只要成功地控制了LSE,Euronext一心企图统领欧洲股票交易市场的宿愿就可能变成现实。

  一切比人们所分析的似乎要快一些。围绕着并购所进行的谈判目前正在Euronext和LSE之间秘密进行着。同其他意欲并购LSE的交易所相比,Euronext提出的并购条件更符合英国人一贯的怀旧性格:即在收购LSE的同时,让英国人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一旦谈判成功,这桩交易将会缔造出一个价值约达105亿美元的欧洲超级交易所。

  不过,诸多约束因素注定了Euronext对于LSE的并购之路不会十分的平坦。首先,拥有Euronext20%股权的股东一直并不赞成这桩“婚姻”,并不断对Euronext施加压力,要求与德国证交所合并。其次,如同英国不愿意加入欧盟一样,英国政府不仅对Euronext并购LSE后可能引发的市场垄断耿耿于怀,而且对并购引起的欧洲证券清算业务的“集中化”问题也惴惴不安。英国公平贸易办公室甚至日前表示,如果Euronext并购成功,英国证券业的竞争将受到损害。第三,由于Nasdaq事实上已经成为了LSE的第一大股东,Euronext在并购LSE的过程中还必须与Nasdaq进行谈判,而曾经吃过败仗且至今仍对LSE垂情三分的Nasdaq显然不会让对方轻易得手。

  三、德国证交所欲结“新欢”

  在参与LSE竞购的豪华阵容中,如今最为失意的恐怕是德国证交所了。原本可以借助“近水楼台”的地域优势给外界制造出先入为主的清晰印象,但如今却要竹篮打水一场空。遭到LSE拒绝的德国证交所迅速转身,主动向Euronext提出了合并的申请。

  德国证交所是整个欧洲市值最高的证券交易所,据该所日前刚刚公布了令人振奋的业绩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所利润狂升了70%,达到近千万美元。德国证交所还计划调高股息两倍,由0.7欧元增加至2.1欧元。在德国证交所看来,这应该是自己能够吸引Euronext的魅力所在。据悉,双方日前已经开始进行严肃认真的合并谈判,如果目标实现,合并后的交易所将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也是全球第三大证交所。

  令德国证交所倍感兴奋的是,自己的并购主张竟然得到了德法两国政府的一致支持。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前不久柏林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称,法兰克福和巴黎的股票交易所合并将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项目。

  不过,政府的意志并不能完全左右具体的谈判过程。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Euronext与德国证交所在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上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德国证交所运营着法兰克福交易所,而Euronext旗下的交易机构广布于法国的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葡萄牙的里斯本。虽然Euronext在欧洲一直被视为德国证交所的伙伴,但是,究竟哪家交易所地位较高、合并后总部设在何处等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分歧必然会成为并购推进的重大障碍。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Euronext而言,自己手中不只有德国证交所一张牌。在目前与LSE密切接触期,Euronext对德国证交所投来的殷情似乎并不十分的心动。因此,时至今日,双方所进行的一些谈判似乎只有德国证交所一方在用力朝前推进,尽管Euronext也在配合磋商,但却一直显得出人意外的消极与被动。Euronext负责人日前甚至表示,自己拥有强大的资金后盾,今后会考虑对投资者进行资本回报,短期内无论是否合并,在收入和利润等方面公司都将实现迅速增长。

  实际上,德国证交所之所以不遗余力地甚至委曲求全地与Euronext进行谈判,在于它已经清醒地看到了整个欧洲证交市场合并风潮中自己所处的不利地位。如果Euronext最终真的与LSE走到了一块,德国证交所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受到直接的冲击,甚至自己原有的市场资源和客户都将有可能流失。如果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一旦将LSE拿下,最终必然对包括德国证交所在内的欧洲证券交易市场带来直接挑战,甚至危及到欧洲本土公司存亡的安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早合纵御敌。德国证交所寻求自保的心态昭然若揭。

  十分有趣的是,就在Euronext对德国证交所的主动合并要约保持若即若离态度的同时,纽约证券交易所在日前抛出了102亿美元的高价竞购Euronext。如果最终获得成功,合并后的新公司市值将达到27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平台。而到时的德国证交所就必须在欧洲甚至是全球市场将面对“欧美混血儿”的强大竞争。

  四、并购成为主流

  是购并做大,还是维持现状?对于几家已经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的证券期货交易所来说,这已经成为必须回答的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式的急迫命题。

  几年前,欧洲大陆上就曾刮起一股交易所合并的热潮,多家中小型交易所走到了一起。但业界很难有人预测到,在2006年的夏季,这股热潮正在席卷全球:NYSE、Nasdaq、LSE、Euronext,甚至亚洲的大阪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等,都纷纷在这股热潮中或主动或被动地现身。

  交易费用是交易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除NYSE等极少数证券交易机构外,国际许多证券交易所的单笔交易费用几乎都呈现出日益下降的趋势。交易市场中大者越大、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日渐突出。因此,证券交易所不约而同地选择并购与联合之路的重要目的在于:通过联合股票、债券等各类交易活动,证交所可以向卖家和买家提供较低的价格,同时在交易量增加的基础上多赚钱;它们还能通过联手经营来获取节余。

  不过,对于欧洲证券市场上平地刮起的交易所并购风潮,以上还只是一般性解释。美国与欧盟两大经济板块的角力是全球竞争力量方阵中最精彩的部分。以NYSE为主力的美国传统证券交易所和以Nasdaq为先锋的新锐力量凭借其市场规模优势在全球疯狂圈占和吸收着上市资源,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时至今日竟然还没有一家企业在欧洲证交所上市。尽管欧洲交易所已经在降低交易费用上作出了努力,但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通过联合和并购以延伸资本市场的外部半径就成为欧洲证券交易所的战略企图。

  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证券一体化一直是欧盟在全力推进的领域。就在前不久,欧委会经过多年的内部评估、磋商,正式推出了并将于2007年11月起实施的《金融工具市场规则》法案。这份新的法律草案将规范欧洲90%以上的日常股票、证券交易,同时可使欧盟投资者通过投资银行直接跨国进行股票交易。因此,法案被看成是拆除欧洲证券交易市场间藩篱的标志。而据专家预见,欧盟股市一旦打破伦敦、法兰克福和巴黎股市交易中心之间的界限,将形成约17万亿欧元的市值;如果把欧洲的股票、债券和储蓄存款全部加在一起计算,欧洲资本市场市值总额将达26万亿欧元,成为超过美国24万亿美元和亚洲19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一大资本市场。受政策驱动,欧洲证券交易所上演的并购烽火短期内不会熄灭。

  当然,我们还想指出,无论是欧洲证交所之间的本土并购,还是可能实现的欧美跨境交易,这股日渐浓厚的热潮值得中国的证券界的细心思量。受国情所限,目前中国内地交易所的组织架构与海外同行还有很大差异,但来自外界的竞争者会争夺我们的投资者,蚕食我们的跨境交易产品,抢夺特定市场或产品的定价权,这将迫使我们的交易所不得不时刻关注海外风云,并力图优先做大做强本土市场。

  作者:张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商务部研究院 《中国外资》2006年第7期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欧洲 证交市场 并购风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