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近日,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机械总产值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4.35%。重机行业增长19.58%,在13个统计行业中增长幅度最小。
“重型机械之所以发展的不够快,主要是由于投资的项目可持续性不强,核电、风电等新能源领域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处长王书强认为,能源装备的产量已经趋于饱和,这主要由经济总量、节能减排、技术能力等方面所决定的,盲目跟风是不可取的。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学桐同样表示,“行业出现的这些现象值得警惕,重型机械企业调整工作迫在眉睫。”
产品调整受阻
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多数企业对今年完成任务的情况都显示了足够的信心。然而也有些企业对更长远的发展方向表示忧虑。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胜说:“近年我们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逐步淘汰了一些非核心产品,对风电,曲轴加大投资力度。”据介绍,风电产业已经成为该公司的支柱性产业,占产品总量的60%。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去年总产值200多亿元,其中有一半是靠风机拉动的,而传统的港口机械、曲轴机械等占总产品的不到一半。现在该公司的风电已经完全实现产业化,今年2月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采用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今年企业将稳步前行,而我担心的是明年。”邹胜口气一转,风电市场已经开始趋于饱和;曲轴市场还不错,但是仍处于传统机械的状态,技术跟不上;船舶物流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需求量大不如前,目前从订单来看,不甚理想。“我们对下一步该怎么走很困惑。”
很多企业都与邹胜有着同样的危机感与担忧。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洪臣表示,虽然公司近几年成绩斐然,但供需矛盾突出,公司需要不断调整产品来解决这一问题。
转攻集团化与成套设备
除产品调整外,企业经营方面的调整成为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企业认为整合后走集团路线,走成套设备路线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钢设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陆鹏程说,重机行业近几年的发展促使工程总承包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更具实力。今年我们主要开拓国外市场,冶金行业国内需求过剩,但海外市场空间很大,尤其是印度、巴西、印尼、俄罗斯等市场。今年该集团参与的国际冶金项目很多,将达8亿美元。
他说:“目前重机行业走到历史的关口,需要我们转变求发展。前十年,国内整体实力偏弱,现在我们具备走出去条件。一家企业的力量不足以参与国际竞争,我希望建立战略性联盟,共同进入国际市场。”
陆鹏程还介绍:“这种战略性的合作可以是股权性的。比如日本商社的发展就是相互持股。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大的财团,利用国家政策走出去。”
对此,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继生也认为,各个企业联手发展能有效降低各方面所带来的风险因素。此外,用户和供应方建立起“产学研”联盟,形成更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每年有固定的收益。
王继生还表示,从目前市场需求来分析,公司转型分两方面,一方面市场向国外延伸,另一方面企业从单机逐步向成套发展。比如,今年前4个月,都在做成套项目。而目前国际项目与单机项目风险大,企业着重在风险防控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计划向成套设备发展的还有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耿洪臣说,北方重工盾构机一直发展的不错。近几年有很多厂也进入盾构机行业,这让我们感觉压力很大。因此我们调整了产业结构,从单机向成套发展。此外,同样一台水泥立磨,史密斯卖了4000多万元,我们才卖3000多万元。因此,我们传统产品将向高端化发展。
本新闻共
2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