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今后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为抢抓机遇,中外石油装备企业纷纷排兵布阵。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不少行业的市场需求萎缩,效益大幅下滑,企业纷纷“喊冷”。而记者从最近在北京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简称Cippe振威石油展)上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中外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精心布展,阵容强大,整个展馆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据展会组织者介绍,今年展会的展出面积比上届扩大了四成。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对传统能源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加之今年中国出台了多项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尤其提出对装备制造业朝高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逐步将中国这个石油装备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这些利好消息对于中国石油装备行业来说,无疑是机遇大于挑战。目前国内外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纷纷瞅准机会,积极排兵布阵,争抢市场蛋糕。 国际能源巨头虎视眈眈 作为世界级的能源企业,道达尔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道达尔就进入了中国,在中国的各项业务发展良好。在本届展览会上,道达尔展示了其在石油勘探与生产、炼油以及化工、新能源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道达尔中国区主席戴杰告诉记者:“我对石油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尤其是现在,在油价低的情况下,整个石油行业应该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应该为未来做好准备,包括技术上的准备,这就是我们道达尔参加本次展会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巩固过去多年取得的业绩基础上,道达尔所有业务部门都在不断扩展其在华业务,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正是因为中国市场这块诱人的大蛋糕,使众多国外公司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合作,中加阿尔伯达石油中心(CAPC)就是这样一个公司。它是由加拿大阿尔伯市政府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1989年共同出资筹建的。为扩大该公司在中国的影响力,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本届展览会该公司组织了一些加拿大企业,以加拿大展团的形式整体亮相。“由于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在石油领域方面互补性很强,加拿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市场,急需能源,但两国这方面的贸易额现在看来还不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觉得利用展会这个平台来拓展两国的贸易是非常必要的。”该公司总经理韩华说。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发展潜力也同样充满了信心。他们这次组团来参加展览的目的主要是想更进一步在石油化工阀门技术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国内制造企业不甘示弱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外能源巨头,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携其颇具竞争力的产品闪亮登场。 “我们从第一届开始,每一届展会都参加了。这次展会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而且展会规模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大,展出的产品也比较多。这表明,大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这次展出的产品重点是快速运营钻机、低温钻机以及适用于特殊环境下的钻机和修井机等产品。”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汉立说。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迎接下一个需求高峰的到来。 多年来,一直坚持走技术创新路线的南阳二机,不但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公司的技术中心还是目前国内石油装备行业惟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 “这次我们带来的连续油管作业机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一个新产品,不过,自从去年我们的产品在展会上首次亮相后,今年也有几家推出了这种产品。这表明,我们引领着国内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发展。”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总经理胡德祥说。除此之外,辽河石油装备公司还重点推出了海洋装备,如海洋钻机平台、作业平台、采油平台等。 胡德祥表示,陆地钻井研究所、海工装备研究所以及辽宁石油装备研究院都设在该公司,因此,石油装备研发一直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下一步,辽河石油装备公司把公司的发展重点仍放在了研发上。 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马建军告诉记者,他们一直注重新产品的开发,特别是在石油钻采领域,如皮带抽油机、螺杆泵、连续油管施工车、连续抽杆施工车等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向南美、非洲,还有一些有石油储量的国家进行延伸。”马建军说,“除此之外,国内市场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还要开拓新客源,推出节能产品。”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来源:阿里巴巴)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