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职场白领之间的人际艺术

职场白领之间的人际艺术

      2006/9/3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13

中国阀门网】   现代管理工作,已逐渐重视“管理艺术”。因为环境变迁之下,对人的了解及尊重,需要极大的细心、信心、爱心及耐心,才能使管理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现代人由于强调个性化发展,导致个人主义下的自由会损害到他人的自由,甚至伤害到别人的自尊而不自知。直到有一天当我们自己受到伤害时,才会想到我们也曾这样伤害他人。

  上班族身为组织一分子,面对这种“艺术化”管理时代的来临,更应该讲求人际艺术。这种艺术不但适用于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上的不同阶段,更适用于未来你担任管理角色时的各种情况。

  你是否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一帆风顺,如鱼得水?下面这些要诀,不应该忽视。

  组织团体里,人个色彩过度浓厚,或个人过度放任,使人有“格格不入”的感觉,认为你浑身长刺,难以接近。因此,人际艺术的第一法则是“融”字。你要与组织团体的成员融为一体,融洽相处,和乐融融。更具体地说,你要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也视他人为团体中的重要成员。

  根据心理学家安德鲁•都布林的说法,成为团体中的一分子,有很多益处,其中重要的几项是:

  1、有助于解决问题

  我们常听到两个广泛而有意义的名词,其实就是指与团体成员融而为一的最高境界。其一,是综效,主要是指用团体的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效果而言。其二是相乘效果,当然最适用于“一加一等于三”或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说法。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因此切勿自以为是,惟我独尊。

  2、安全感

  生涯初期属于探索阶段,在探索中学习经验、知识与技能,当你感到资源不足时,团体能提供学习机会、犯错的包容、以及发展空间。直到生涯中期以后,你认为有足够经验、能力、与资源时,才可能自立门户或自行创业,即使如此,在团体中的安全感仍大于“单打独斗”。

  3、满足心理需求

  在团体中可以得到归属感、亲和力、自尊心以及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归属感及亲和性,是由于工作场所已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交、联谊中心,你受到挫折时,会有人安慰你,甚至为你打抱不平;你得到奖赏时,很多人恭贺你、祝福你。这些心理上的需求满足,在团体中的喝采会更多且具有激励性。

  看来,“融”于团体是绝对需要的。怎样“融”呢?要看你在下列三件事上的处理方法及能力了!

  “融”与“合”可以合而为一,但它却是两回事。合是指与同事的合作与合群方面的技巧,是实际上的行为或做法。

  1、对同事的工作表示兴趣

  看看周围,“自扫门前前雪”的现象最为普遍,对同事的工作、问题、挫折等,毫不关心;下班铃声一响,立刻冲出办公室。其实,下列话题会受到同事的赞许:

  你的工作进行得还好吧?

  你在工作上好像很顺利,是否有得意的地方让我们分享一下?

  工作上有没有头疼的问题?是否需要协助?

  虽然这只是偶而的关心,但你所得到的回馈却是相当可观的。目前很多人都喜欢推、拖、拉,惟恐做得太多而吃亏,希望你与别人不同,将来你的发展自然也会跟别人不同了。

  2、做个好的听众

  我们常看到不少人随时都在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当别人提出话题时,便转头就走。工作中仔细听,代表我们专心、认真、细心、想把事做好;工作以外或休闲中多听,能吸收很多不同的资讯。我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只选择我们爱听的、想听的,但却排斥或忽略了他人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同事或主管,他们表达意见或提出指示时,应该专心而诚恳地倾听,必要时点头示意。当然,除了收集资讯之外,好听众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3、承认别人的价值成就

  他有什么了不起?(是否自己了不起呢?)

  那种小事,谁都可以做。(你为什么不做呢?)

  他是他,我不是他!(难道他的优点你不以为然吗?)

  这些想法,会妨碍自己进步,更会制造隔阂。相反地,我们应该随时让别人知道在你眼中他很有份量。

(来源:亚商)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