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避免职场“踩雷”的潜规则

避免职场“踩雷”的潜规则

      2006/9/3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09

中国阀门网】 “潜规则”虽然看起来无章可循,可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触雷”,因此而“牺牲”的职业人士都倍感“冤枉。”

  张杰坐在会议室里,沉默、低头、双手不停地摩挲衣角——显然,此时的他既羞愧,又渴望得到同情和谅解。坐在对面的HR总监心情也极为复杂。

  张杰是从农村出来的,家境贫寒,薪水又低。这段时间,他妻子也从乡下过来,一直没找到工作,又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困窘之下,张杰拿公司的纸巾回家给半岁的儿子用 。但公司有明文规定,偷拿公司的财物要被开除。

  在听了对方的原委之后,HR总监有点手足无措。

  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虽然,按照制度可以直接开除张杰,但仅仅这样做虽然维护了制度的威严,但是却失去了公司的人情味,得不到员工广泛的认同。

  事实上,上述的HR总监面临的境况在很多场合都存在。企业的发展策略、规章制度等这些显性“规矩”,并不能对付所有的管理细节。这时候,往往发挥作用的,是一套无法明说的暗示了公司潜在文化和行事规则的东西,即“潜规则”。

  “潜规则”虽然看起来无章可循,可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触雷”,为此而“牺牲”的职业人士都倍感“冤枉。”

  镜头一:都是MSN署名惹的祸

  Peter 刚被莫须有的罪名劝退。到底是谁害了我?一头雾水的Peter 最后终于明白,原来祸从口出——“快发工资啊!快发工资啊!”——聪明的Peter也不会公开去抱怨,可是,却出现在Peter的MSN中。

  做文案的Peter是一个整天挂MSN的人,喜欢制造独树一帜的MSN署名,往往都是自己的故事和感受的高度浓缩。前一阵,公司由于某些原因,拖了一个月薪水没发,一向就没有存钱概念的Peter可发慌了,把MSN换上了“快发工资啊!快发工资啊!”的署名。

  几天后工资是发到手了,可Peter也被扫地出门了。Peter从可靠渠道打听到,原来就是因为这个个性化的MSN署名,导致自己丢了工作!

  网友支招:公司拖延工资确实会让员工心里有意见,但如果信任公司,不妨与公司风雨同舟共度难关。如果对公司失去信心,那也不必采用那种张扬的方式,在心里抱怨一下也就算了。实在忍受不了,走人就是了。既不想离开公司,又确实捉襟见肘,去找你的总监借钱吧,这招很灵。

  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亚玲女士支招:作为企业,无论什么原因拖延工资都应该提前或者及时向全体员工发出通知,说明什么原因、何时发放,而且应向员工道歉。

  镜头二:漠视还是援助?

  辉和强先后进入某公司的远程教育项目组工作。最近,小组在筹划一个大型远程教育课程的开播项目。辉选在开播前的最后一个周末进行卫星转播设备的模拟测试,地点就选择在公司所在的办公大楼。

  得知辉的测试准备后,强产生了忧虑。由于整套卫星转播设备包括现场灯光、音响、摄相机、大功率空调等,设备总功率加起来非常大。直播那天正好是星期四,强根据自己以前的亲身经历,断定大楼肯定会保险丝跳闸。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辉肯定会被开除。

  但由于辉把测试的时间定在周末,他将无法预知这个可怕的失误。强很清楚,辉应选在正常工作日测试,如果发现问题,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但问题是,作为同事的辉和强同时也是在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对手。当预见同事有足以导致项目失败的错误,而他自己又没察觉,这时候该怎么办?是该告诉他?还是听之任之、坐收渔翁之利?

  网友支招:同为公司服务,帮助对手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在能力和人格上打败对手才是真正的胜利。既然强和辉既是同事又是对手,要想直接沟通并非易事,理想的办法是通过第三者之口,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防范了风险,一举两得。若此招不奏效,可通过多种渠道,包括与上司接洽,指出有关问题。

  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亚玲女士观点:我们会对在紧要关头帮助他人的员工,进行在公司范围的表彰。因为他代表着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行为。

  镜头三:真情表白太多了?

  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后勤工作已经3年的她越来越感觉压抑,3年如一日地做着普通职员,最初的激情也消失了。罗子娟在公司有几个“死党”,爱说话的她经常流露出一些工作中的意见,诸如:“我在这个部门真是倒霉……。”

  最近,后勤部新换了一位经理,罗子娟和新经理在各个方面好像都合不来,于是,在聊天中难免背后批评起来:“我们那个经理啊,真是糟透了……”

  言多必失、隔墙有耳,当罗子娟接到经理找她沟通的邀请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私下的抱怨已传到经理耳朵里……

  网友支招:公司需要的是具有个人能动性的员工,能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经常在办公室牢骚抱怨虽不违反任何制度,但却是职场上的大忌。况且,罗子娟还明目张胆地找公司内部人“倾吐心声”,只会让自己的形象受损,更可能因遇人不淑,而送给他人一个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的理由。

  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亚玲女士观点:作为一个员工,应该意识到这种传播不利于公司和企业员工的消息,对业绩毫无影响,还会破坏公司气氛。因此,公司应该建立起一套含有对企业价值观因素在内的考核机制,让员工把时间更多地用于自己和团队的业绩,而非其它。

  镜头四:彩铃,听上去很美

  “哪位爱卿找朕啊?”、“我是手机小强,我的主人现在很累,总是被老板逼着加班,我帮你接通后你要帮她骂骂老板。”这样的彩铃声已在生活中广为流行了。

  不过,彩铃,真的像听上去那么美吗?

  去年年底,从普林斯顿大学读完MBA归国的林菲是国内一家著名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压力、客户的挑剔,让年轻的林菲身心俱疲。恰在此时,林菲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学、后就职于某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的刘冰向她发出了工作邀请。

  林菲非常顺利地通过了这家全球顶尖咨询公司的笔试与面试,进入了中国区总裁亲自主持的最后一关面试。据刘冰私下透露,在最后入围的三名候选人中,人力资源部及项目总监最为看好林菲,也在总裁面前重点推荐了林菲。

  一天下午,当林菲开完半天的会后,发现手机上有三个未接电话,其中一个就是那家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的总机。林菲回拨到对方的人力资源部,HR经理很委婉地告诉她,公司的用人战略将做调整,暂时不再考虑林菲这个专业。

  后来,刘冰才告诉林菲,最后功亏一篑的真正原因:中国区总裁希望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完成面试,接通林菲的电话之后,听到的却是林菲设置的彩铃:“我是手机小强,我的主人现在很累,总是被老板逼着加班,我帮你接通后你要帮她骂骂老板。”放下电话,总裁只说了一句话:“如果她来我们公司,她会被累死,我会被骂死。”

  听上去很美的彩铃,让林菲永远失去了这家全球顶尖咨询公司的offer。

  网友支招:当我们心急如焚地给某人打电话时,听到的却是慢条斯理的或是怪异的回铃,只会增加我们烦躁的心情。职场内长期形成的氛围是正式和严肃的,张扬的个性并不适合。从员工职业化的角度来说,用这种铃声也确实有违职业行为。

  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亚玲女士观点:如果发生在我们公司,会找他谈话,告知他的彩铃不仅对公司而且对本人都会给客户留下不良的印象,要求他改过。如果他的态度很好,会留下他,如果对事情没有深刻的认识,肯定请他走人。

  刘亚玲女士建议,遇到没有规则对应的事情,职业人士最好首先去询问自己的上司、人力资源部、公司的老员工。总之,先问、先思、再行。行动之前,可以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我是公司负责人,我会同意我的员工这么做吗?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做这件事情吗?

  这件事情对我个人的业绩有何实质性帮助?是否对公司和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这件事情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来源:《管理@人》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