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投资热点 钢价虚高 能否撬动中国经济

投资热点 钢价虚高 能否撬动中国经济

      2009/3/11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5

中国阀门网】     “我最关注中国的钢铁价格走势。”巴克莱资本驻纽约的韩国裔交易员Daniel Ahn在处理过一桩交易之后,终于有时间和笔者说两句话。“作为商品交易员,我必须关注特别有效的先行指标,比如纽约原油价格走势和美元汇率走势。但是我认为在现阶段,这三个核心指标中,中国钢价走势是最关键的,它将告诉我,中国经济究竟如何?”

     这段话其实代表了不少国际投资者的看法——当欧美国家深陷经济泥潭的时候,中国承载了太多希望。

     最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内地包括板材和型材在内的钢材价格,受到国内强劲财政刺激政策和央行释放流动性的影响,出现了普遍上涨。那些天天生活在负面新闻之中的欧美投资者,似乎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线曙光。很多人开始关心,在中国春节以后,A股市场的强劲走势,是否预示着中国经济能够和国际市场脱钩。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来看看钢价为何能够强劲复苏。

     要知道,钢材是中国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工业产品,何以能够出现较其他有色金属更为明显的价格反弹?因为包括铜和铝在内的有色金属,主要是受到房地产建设投资的拉动,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关联性相对较弱。

    而钢铁的价格则受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极大。在国际投行看来,由于本轮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偏重于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目前中国国内钢材价格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走势将形成最紧密的相关性。

[Page]

     Daniel表示,现在中国钢材价格的强劲走势,让他有勇气在大宗商品市场上买入。因为中国一旦出现强劲需求,国际社会都将因此而感到兴奋。一个明显的例子是:遭遇金融危机打击陷入空前困境的海运行业,就曾把希望寄托在了中国的铁矿石需求上。

     但是,国内的需求似乎并不足以维持对于钢材的高需求,经济刺激并不能确保长期有效。

     事实上,中国的钢铁企业在过去几年主要是通过出口,才消化了远远超出本土需求的巨大产能。瑞士银行新兴市场首席分析师JonathanAnderson认为,2003到2007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复合经济增长率超过了10%,其关键原因就是出口帮助中国消化了大量的过剩产能。

     而当欧美市场因为金融风暴而陷入低迷的时候,中国经济的致命弱点就暴露出来了。海关总署2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中国出口钢材191万吨,环比减少126万吨,不仅低于业内预期,更是创下2006年1月以来新低。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两个信息:首先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其次出口减少将对钢价上涨形成巨大压力。

     由于海外需求难以复苏,中国钢铁企业只有希望转向了国内需求,但是国内需求能有多大?“中国财政刺激的规模非常惊人。”瑞士银行A股策略师陈李表示,“但是很遗憾,它并没有成功地推动企业自主投资,因此在未来,市场更多的还是将受到坏消息的冲击。”

     政府财政刺激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它占中国投资总额的比重很大,但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而言,仅仅基础设施投资单独发力还远远不够。只有当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建设,以及企业自主投资形成合力的时候,才能够成为撬动中国经济的杠杆。而现在,投资者只能看到政府主导的需求在孤军奋战。

     而且,当前中国钢材价格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行政干预才上浮的。2月中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对外表示,钢协要求下属所有会员企业签订行业公约,“钢铁企业不能以低于成本价销售钢材,以及要提高产品的直销比例,务求稳定钢材销售价格”。

     在国际投资者的经验中,依靠行政命令实现的价格管制,都无法保持稳定。因此,中国钢价上涨和A股强劲反弹一样,由于缺乏基本面的支撑,都难以根本逆转低迷行情。

 

(来源:互联网 )

热门关键词:钢铁 价格走势 中国经济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