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城 戈壁上的明珠
2006/9/29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53次
【中国阀门网】9月26日,全国网络媒体新疆行的记者来到了克拉玛依。这个在戈壁上建立起来的新新城市,给记者团的成员们留下了太多的惊喜和感动。 “没有水,没有草,连鸟儿都不飞……”“ 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克拉玛依,是沙漠的美人”。曾经,也许人们对克拉玛依的了解仅限于作曲家吕远创作的这首《克拉玛依之歌》,或是诗人艾青笔下的诗歌《克拉玛依》,其主要内容都是克拉玛依的石油产业。 近些年,随着克拉玛依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的魔鬼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雅丹”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人们渐渐认识到这是一座 “地下有石油,地上有旅游”的魅力城市。 如今,克拉玛依获得了一张绿色城市名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为西北第一个地市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展示在您面前的克拉玛依是一座“三维城”,它不仅“地下有石油,地上有旅游”,还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环保城”,“油城无处不飞花,社区处处闻啼鸟。改天换地沧桑变,戈壁新城赛江南。”这是克拉玛依市今天的真实写照。空气质量逐步提高,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9.37%;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6%。克拉玛依市居住着汉、维、哈萨克等38个民族,总人口36万人,位于新疆北部,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南麓。市区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312公里,总面积95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250~500米之间。 无论是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还是这座城市的风景点,克拉玛依越来越吸引世人的目光。石油城、旅游城、环保城构造起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克拉玛依城市形象。 聚焦“三维城” 一、聚焦“石油城”——千万吨级大油田,国家级能源战略基地 哲学上有“必然”和“偶然”,这是矛盾的统一体。 “必然”就是一定要出现的。从历史上看,克拉玛依能够成为一个因油而生的城市,就是一个必然。克拉玛依市区,即黑油山及其附近,原名青石峡。在一些历史文献上多有记载,从一开始就与石油紧密相联。 1921年刊行的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在《新疆石油矿》条目下,也记载了黑油山这一地名:“塔城油矿在东南境青石峡之黑油山,昔发现油泉甚多,现存九泉,以山顶一泉为最大,油旺时每日可取二百数十斤”。说到“偶然”,它是不一定会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比如: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等等。从历史上记载的“……油旺时每日可取二百数十斤”到如今的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从半个世纪前的10月29日,黑油山一号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诞生,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东南西北中,准噶尔盆地满盆开花,26个油气田,如日中天,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偶然因素,是几代克拉玛依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将一切偶然变为必然。 克拉玛依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它在维吾尔语中就是“黑油”的意思,是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勘探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石油工业城市。从1951年,新中国开始在黑油山附近进行石油地质调查,截止到现在,克拉玛依的历史,可以用三个“天地”来概括:1955年打出一号井,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横空出世,这是“惊天动地”;上世纪下半叶在这片热土上先生产后生活为祖国献石油,这是“战天斗地”;从上世纪末开始,在继续战天斗地献石油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改善生活质量,这是“改天换地”。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克拉玛依油田已成为国家级石油石化基地。在中国正面临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克拉玛依油田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50年来,克拉玛依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2亿余吨,天然气300亿余立方米,建成独山子、克拉玛依两座累计加工能力达1000万吨的炼油化工厂。 里程碑之一: 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高产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从而揭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崭新篇章。随后,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云集克拉玛依,在亘古荒原上开始了石油大会战。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生产正式列入国家计划,投入规模开发,当年生产原油33万吨。1960年,原油产量达到164万吨,占全国当年原油产量的39%,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随着大庆、胜利、辽河等东部油田的陆续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开始为兄弟油田提供技术人才支持。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辉煌期。 里程碑之二: 油田持续增产的起点改革开放后,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产量在经历20年的低迷和起伏之后,随着百口泉油田的发现而重获生机。1980年,原油产量达到391万吨,开始了连续25年的稳定增长;随着一系列的勘探突破和新油田的发现,1990年原油产量达到680万吨,开始连续15年稳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在20世纪90年代,在准噶尔盆地腹部相继建成彩南油田、石西油田等沙漠整装油田,原油产量直冲千万吨大关。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稳步发展期。 里程碑之三: 中国石油的重组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克拉玛依油田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为了与国际石油接轨,1999年,中国石油进行历史性战略重组。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原先集油气生产、加工、集输、服务于一体的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为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油田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克拉玛依润滑油厂五家独立企业。各大石油石化企业在中国石油的旗帜下分立运作,分别承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石化产品销售等项目。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深化改革期。 里程碑之四: 千万吨级大油田的建成自中国石油进行战略重组之后,新疆油田公司相继在准噶尔盆地腹部获得一系列勘探突破,建成陆梁、石南、盆五等高效油气田,原油产量每年以四十万吨左右的增幅快速增长。2002年,原油产量历史性地突破1000万吨大关,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2005年,原油产量达到1165万吨,天然气28.9亿立方米。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大油气田的雏形初步显现。重组五年来,新疆油田公司累计生产原油5315.1万吨,天然气114.4亿立方米,成为油田增产最多的五年。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企业持续有效快速发展,新疆油田公司提出了“科学打造世纪油田”的发展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创建数字油田(实现油田管理现代化,达到管理系统化、生产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分析智能化)、绿色油田(实现油田与环境的和谐,将环境战略应用于生产的全过程,做到清洁生产、环保生产)、人文油田(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时代特征、新疆地域特色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新疆石油管理局全力打造西北第一、国内一流的“强精特”现代企业(强:主营业务强、竞争实力强;精:精良装备,精干队伍,精细管理;特:特色技术,特色文化;西部第一:竞争实力第一,经济规模第一;国内一流: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不断拓展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在立足克拉玛依油田之外,还在塔里木、吐哈、青海、长庆等国内油田和中亚、中东、南美洲、非洲等地的十多个国家开展石油技术服务和施工建设。重组五年来,累计实现总收入452亿元。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高速发展期。 里程碑之五: 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扩建项目的奠基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中国石油集团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每年可从哈萨克斯坦向独山子输送2000万吨原油的中哈管道建成,标志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战略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同年,西部大开发又一项标志性工程—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奠基开工,拉开了中国最大石化基地建设的序幕。它的开工建设,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战略机遇期。一个已经开发了50年的油田,还将长期保持青春的活力。这是克拉玛依人今天的伟大理想,这也必将是克拉玛依人明天创造的动人神话。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克拉玛依油田的青春,从50岁继续远航。
(来源:东北新闻网)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