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石油和化工业的2008

中国石油和化工业的2008

      2009/1/12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06

中国阀门网

编者按: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太多的经历将被载入史册,太多的悲喜让人难以忘怀。经历了雪灾之荒、地震之悲、奥运之喜、经济之危的中国,正面临重重挑战;石油和化工业,亦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梳理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脉络,我们试图寻找金融风暴下产业发展的航向,穿透低迷严冬捕捉暖春的气息……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宫艳玲 任 芳

回眸2008年,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可谓经受了严酷考验。原油价格从150美元/桶的高位迅速跌破40美元/桶,大宗化工产品价格上半年极速飙升,而下半年迅猛下挫,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使化工行业需求不振、出口萎缩、价格跳水、经营陷困。这一年,煤化工紧急叫停,三聚氰胺一夜之间声名狼藉,酝酿十载的燃油税呼之欲出。也是这一年,国务院出台十大措施,启动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拉动内需。

金融危机——化工市场“从天堂到地狱”

2008年1月2日,国际原油价格轻松突破100美元/桶,随后一路狂飙,7月11日攻上147.27美元/桶的历史新高,距离150美元/桶仅一步之遥。在油价的一路领跑下,各化工产品价格迅速进入上升通道,7月份与年初相比,普遍涨幅在20%~30%,部分产品甚至高达50%以上。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下半年产业形势急转直下,油价在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内从历史性高位跌破40美元/桶。国外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化工市场逐渐演变出暴跌行情。硫酸由9月份的1980元/吨直线下降至10月上旬的400元/吨,跌幅达80%;硫黄从上半年的6000多元/吨跌至10月的1500元/吨以下;甲醇从上半年的 4170元/吨跌至10月份的2000元/吨。从化肥、农药到染料、涂料,从橡胶、塑料到化纤单体,从无机原料到有机原料,无不出现价格大幅下滑的颓势。在经历多年黄金快速发展期后,国内化工行业在2008年尝到“从天堂到地狱”的滋味。

行业赈灾——大爱无疆显真情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灾区众多石化企业受到影响:磷矿遭受破坏,企业装置受损,运输管道断裂,绵阳、德阳200多家石化企业全部停产,人员伤亡惨重。面对惨重的灾情和紧迫的救灾任务,石油和化工全行业赈灾行动紧急启动。5月13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出紧急通知,呼吁全行业抗震救灾。环境保护部紧急启动《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中化、中国化工等各大集团更是捐资助力,仅仅一个多月时间里,石油和化工行业的7家中央企业共捐款捐物近8亿元。

[Page]

煤化工——“叫停”与“暗涌”同在

上半年煤价节节攀升,下半年油价跳水回落,2008年油煤价格比的变化使煤化工项目利润平衡点发生逆转,煤化工盈利风险逐步加大。8月28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下发文件《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叫停多个煤制油项目审批。然而,对那些前期已经投入巨资的企业说,已经无路可退,煤化工发展依然暗潮涌动。在目前油价跌至约40美元/桶的情况下,也许只有经济杠杆发挥的巨大威力,才能使几年来高烧不退的煤化工热回归理性。

2008年,煤化工组织机构趋于完善。7月1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成立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第一个行业协调机构——新型煤化工协调工作委员会。2008年 9月23日,全国醇醚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行业组织的完善,有望引导产业的协调、科学和健康发展。

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有力出击

节能、减排、环保依然是2008年国内各行业的重点工作,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更加积极有力。2008年2月26日,第一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公布,共涉及6个行业的141种产品有可能被取消“出口退税”、“禁止其加工贸易”,该目录将成为一系列经济政策操作的标准。2008年6月1日,包括烧碱、冶炼、燃煤发电等九大领域的强制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出台,第一次对高能耗产品的单位限额作出规定。年中,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公布,涉及煤炭、石油、石化、化工、钢铁等9个行业,共推荐50项高效节能技术。2008年8月29日,经过近三年讨论和修改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审议通过,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2008年,从“绿色信贷”到“绿色保险”,再到“绿色证券”,几经波折的“绿色GDP替代工程”终于正式进入经济政策视野,标志着国家开始将节能减排重心转向机制建设,环境经济政策的逐步完善与成熟使全社会离生态文明又近了一步。

奥运、“神舟七号”——化工新型材料闪亮登场

2008年5月,我国“大飞机”研制正式提上日程,给复合材料、钛合金、透明高分子材料、高耐磨轮胎用橡胶等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发展空间。2008年10月,“神七”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新型高温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一大批尖端新材料登临太空。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鸟巢”的钢结构、“水立方”的塑料膜、“祥云”火炬的可回收环保材料、“鲨皮泳衣”的高性能纤维等,材料科技在北京奥运赛场上展现出无穷魅力,特种纤维、水性聚氨酯涂料、聚碳酸酯板材、木塑材料、氟碳涂料、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闪亮登场,大放异彩。

限塑令——一纸禁令枉凝眉

2008年初,“限塑令”刚一出台便引来热议。从2008年6月1日起全国开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纸禁令旨在通过经济杠杆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限塑令”出台之后4个月,年产值22亿元、规模居行业前列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河南遂平华强(包括漯河华强)突然停产结算,并宣布整体转让。华强在“限塑令”对塑料袋生产企业重新洗牌前抽身而退,宣告了这场针对白色污染的讨伐战役拉开序幕。但自“限塑令”实施起,超薄塑料袋违规生产仍屡见不鲜,从长计议,杜绝白色污染在根本上还需要国家对可降解高科技产业的支持,推动环保塑料制品的升级换代与普及推广。

[Page]

三聚氰胺——血泪之痛孰之过

一夜间,三聚氰胺便从默默无闻的化工原料成为众矢之的。毒奶粉事件在乳制品行业掀起一场急风暴雨。是奶农丧失良知违法添加,是乳制品企业玩潜规则暗许放任,还是卫生检验部门职能欠缺频现漏洞?2008年12月12日,国家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多项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及易滥用的添加剂品种,硫氰酸钠、硫化钠、硼酸、工业用甲醛和硫黄等均在名单之列。无论是谁家之过,三聚氰胺及毒奶粉事件将让世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风险化学品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原料供应、产品生产、检验检疫、督查监管哪一环出现薄弱点,食品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

燃油税——酝酿多年浮出水面

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回落终于让我国酝酿十余年的燃油税费改革浮出水面。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决定在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同时,通过取消养路费等7种税费进一步规范政府的收入行为。同时,还在不提高油价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消费税中的成品油单位税额,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12月19日,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格随即下调。

REACH注册——征程遥远 路在脚下

2008年6月1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在REACH法规生效一周年之际,启动了REACH-IT工具入口,正式开始REACH法规的预注册工作。预注册开始后,我国农化、涂料、医药、橡胶、材料等相关领域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迅速行动起来,选择惟一代表人在欧盟注册分支机构、沟通上下游、联合准备数据,在准备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REACH法规体系庞大、涉及面广、历时长、费用高等因素,从国家质检总局对3000多家相关企业(化工为主)的调查情况看,国内企业应对能力尚显不足。随着2008年11月30日预注册的结束,欧盟各成员国的执法方案陆续出台,对REACH的执法程序也将开始,那些没有进行预注册、注册的企业在2009年将受处罚。可以预见,在经济危机大潮的冲击下,来自各国的贸易、技术等壁垒将会愈演愈烈。除欧盟出台的REACH之外,美国、日本、韩国都在酝酿有本国特色的REACH法规,因此练好内功、提升竞争力才将是企业屹立不倒的法宝。

改革开放30年——激流勇进再铸辉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30年沧海巨变,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在历史画卷上不断谱写出壮丽的篇章。2007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87亿吨,比1978年增长79.8%,天然气产量增长4.05倍,原油加工能力增长3.09倍,乙烯产能增长了20.7倍,合成树脂产量增长44.3倍,合成纤维产量增长了129倍,合成橡胶产量增长20.8倍。勘探、炼油、化工等一大批核心技术国产化并迈向国际水平,石化巨头崛起成绩斐然。虽然金融危机给全球高速发展的石油和化工产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产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中国石油 化工业 市场评述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