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在全社会日益重视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在实施节能减排项目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在2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节能减排与金融创新研讨会”上,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开发新的金融工具降低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融资风险,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尽快完成。 央行金融研究所梁猛博士认为,节能减排行业具有市场大、技术性强、风险点分散等特点,难以满足一般性的贷款融资条件,必须利用有效的金融创新工具才能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市场的全面发展。 根据央行、科技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需要投入数千亿元才能满足单位GDP能耗降低20%既定目标,2008年的总投入仅500亿元左右,财政投入的资金缺口巨大。从资金投向看,大型企业和基础设施能够获得一些政府和国际资助,众多的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缺乏资金来源,制度和组织架构的不合理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无法规避,导致企业、金融机构和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缺乏参与的主动性。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刘萍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下,开拓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融资产品创新,比如应收账款的质押可以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突破口。 专家认为,节能减排市场主要面临三个风险,节能企业对于节能技术的实际效果没有把握;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的应收账款过大,融资缺乏第二还款来源;节能减排结果的认定等存在风险。这些风险对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等都有负面影响。 “中国正处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而大多数企业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无法有效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影响了全国节能目标的完成进度。”世界自然基金会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陈冬梅表示,“中国的金融企业应该开拓思路,通过制度和产品创新,引导和激励企业自觉、自主进行节能项目实施。”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