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石油规划建造一个2000万吨炼油基地

中石油规划建造一个2000万吨炼油基地

      2008/12/17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5

中国阀门网

10日,记者从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获悉,该公司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将炼油产能扩充到2000万吨。

截止到目前,中国已有两座年加工量为2000万吨的炼化基地:中石化镇海石化和中石油大连炼化。达产时间分别为2007年和2008年。

兰州石化总经理玄昌伟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们打算'十二五’期间,提高企业原油加工规模,西部需要一个加工2000万吨以上的加工厂。”

兰州石化相关人士对本报表示,该公司炼油能力已达千万吨/年,目前55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正在扩建之中,新的扩建项目正待中石油总部批准。

布局炼化

兰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目前在西部地区集炼油、化工、化肥生产等为一体的最大石化企业。2007年该公司炼油能力达到10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年。

“相比大连、抚顺等石化公司,我们的炼油能力并不是最强的,但从炼油、石化两个指标综合衡量,兰州石化的规模是排在中石油前列的。”兰州石化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预计2008年兰州石化的营业收入将达600亿人民币,其中1-11月化工板块盈利近17亿。玄昌伟介绍,兰州石化“主要业务收入和化工收益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首位”。

在中石油的炼化布局规划中,兰州石化的大炼化项目仅是众多项目中的一个。

仅2008年,中石油就有大连石化2000万吨,抚顺石化、独山子石化、广西钦州千万吨炼油4个在建项目。

此外,西南地区四川彭州1000万吨、重庆1000万吨、云南1000万吨三大炼油项目,沿海辽宁葫芦岛1000万吨炼油项目、天津大港石化1500万吨改扩建项目、威海镆铘岛1000万吨炼油项目、中委2000万吨项目都在规划之中。

“炼化业务曾经是中国石油的短板,但目前这一现状正在改变,中国石油正在精心打造这一领域,对炼化业务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国际石油公司的普遍经验,油气公司勘探和炼化两个板块的最佳规模比是1∶2。而中石油年采油量在1亿吨以上,按1∶2的比例,2亿吨的炼油规模是最为合适的。

“虽然近来炼油板块一直在亏损,但中石油的下游建设在明年将体现出效益。”平安证券研究员张国君分析,明年国际油价仍将在低位运行,勘探板块的盈利水平将大幅下降,炼化板块在中石油的地位将得到提高。

据《中国石油报》报道,兰州石化公司的“十二五”规划是形成2000万吨的炼油能力,100万吨的乙烯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

中石油第一“要塞”

对于中石油来说,兰州石化的意义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多寡。

兰州,中国的几何中心。其在中石油的能源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据记者了解,在中石油的能源管道地图上经过兰州的输油管道有: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的西部原油管道,输油能力为1000万吨的西部成品油管道以及输油能力为500万吨的兰成渝成品油管道。

中石油总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西部,尤其是新疆已成为中石油未来的增产重心。”资料显示,经过近50年的开采,大庆、胜利等主力油田综合含水率已超过88%,采出程度达到75%以上,总体进入产量递减阶段,而西部地区可采资源量47亿吨,可采资源探明率仅22%。

兰州石化规划处还向本报透露,正在建设中的经过兰州的管道还有石空原油管道以及兰郑长成品油管道。

根据规划,建设中的石空原油管道,将兰州与长庆油田相连。中石油集团近日表示,旗下长庆油田力争在2015年前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其中原油产量和天然气各占2500万吨。这就意味着长庆油田未来将取代大庆油田,成为国内最大油气田。大庆油田现有油气当量为4000万吨左右。

将于明年建成投产的兰郑长管线,其意义也非同一般。

据悉,兰郑长管道的目的地是郑州、武汉、长沙。而目前,不仅这些存在大量油品缺口的地区没有成品油管道,而且整个华中、华东、华南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没有连接“西油东送”、“北油南调”主干网络的管道。

用中石油内部人士的话来说,“从中国能源战略通道和保供网络布局中看,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显然只是其中一段,但其战略辐射,将远远超出其起点兰州和终点长沙。”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中石油 长庆油田 原油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