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古丝绸之路上,新的历史正在酝酿。 12月5日,新疆霍尔果斯口岸。60辆汽车载着直径为1067mm的螺旋钢管发往境外,昼夜不停。同日,新疆另一重要经贸口岸阿拉山口,100多节车皮运载着同样规格的钢管开往中亚,一如往常。 此外,产自俄罗斯、乌克兰的同规格管材与中国的管材一同运往已开工的中亚天然气管道施工现场。 预计,从今年7月开始到明年年底,150万吨钢材将从中、俄、乌三国运往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哈萨克斯坦1790公里沿线。 在这一1790公里的延长线上,一条横跨三国的国际能源通道正在修建。这是中国首条跨国天然气通道。通过这一管线,到2012年每年将有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运往国内。这一数字相当于中国2007年天然气全年产量近一半。 开工5个月后,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波5日首次向中国媒体描述了上述场景,揭开了中亚天然气管道的神秘面纱。 博弈中亚 这一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巴格德雷。巴格德雷在土语中意为“幸福之地”。 孙波认为,这一源自幸福之地的管道必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缓解我国天然气资源有限、紧张的局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中亚里海地区的地图上,这一将穿越400公里山区、丘陵,穿越2条大河,绵延千里的天然气管道并不是唯一的能源通道。 被誉为能源基地的中亚里海地区,油气资源分别占全世界的8%和5%。据哈萨克斯坦去年发布的信息,仅天然气一项,哈萨克斯坦剩余可采储量为1.84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为2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为2.8万亿立方米。 “世界主要国家和利益集团都介入了中亚能源的博弈,从各自立场出发对重要地区的能源外接通道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提供了该地区的能源管道示意图。 最初该地区仅有修建于前苏联时期的中亚—中央管道。通过这一组管道,该地区的天然气可以通过俄罗斯运往欧洲。其中一条年输气量为600亿立方米的管道,正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快速维修。 去年12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共同铺设沿里海海岸天然气管道政府间协议》,按照该协议,该管道将于2009年年底建成。 今年4月,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线已在相关国家之间达成协议。预计2012年底动工。 另一条从中亚跨越里海,通过高加索地区通往欧洲的管线一直在积极地推动中。 由于我国与该地区素来的友谊和良好关系,更由于中石油与相关部门的多方努力,2006年4月份,中国政府和土库曼斯坦政府签署了关于实施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并向中国出售天然气的总协议。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修建管道,不仅要解决气源,而且“必须要与过境国签署政府间的管道建设和未来运营协议”。孙波介绍,这一管线在土库曼斯坦境内只有很短的一段,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有490公里,哈萨克斯坦境内有1300公里,中国境内只有4公里。 “中亚国家之间利益并不统一,谈判工作十分艰难。”一位中石油方面的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 但与中土签署协议后仅一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以及哈萨克斯坦政府之间的谈判就取得了成果,并很快签署了执行主体企业间的协议。 [Page] 中国速度 中亚天然气管线绝非一项单纯的工程。 为了这一项目,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每个月召开一个协调会,“如果签证有问题就由外交部出面,出关有问题由海关出面。” 但国家强力支持背后是更为强大的压力。 中石油机关报《中国石油报》的相关报道称:“2009年底单线建成并通气”是中国做出的郑重承诺,是毫无退缩余地、必需实现的硬目标。 “一般来讲,修建一条管道从决定开始到修成需要五到七年,而中亚天然气管道从签署协议到修成只有3年时间,工期比较紧张,”孙波介绍,“中石油确定了‘周密安排,统筹协调、抓大放小、死保节点’的思路,一切工作采取倒排时间计划的方式,从2009年底向前倒推,排列出工作任务的时间计划。” 在工期紧张的前提下,该管线的修建还面临动员资源量大,商务环境复杂等挑战。 据悉,该管线采取双线铺设,管线全长近3600米。仅管材一项在国内就有15家供应商。此外,俄罗斯几大管厂和乌克兰钢厂、管厂提供另一半的钢管。 更为复杂的是“该项目利益主体多元化,商务谈判难度非常大”。 孙波介绍,跨国管道在技术标准、各自国家的计量标准、通讯要求都要重新考虑当地的诉求,一样一样来谈。 “用直线钢管还是螺旋钢管,仅这一项就谈了几个月。”中石油内部人士向本报分析,从直线到螺旋,仅仅2个字的变化就体现了当地从只认同俄罗斯标准向承认中国技术的变化。据悉,俄罗斯专家认为中亚管线只能用直线钢管铺设,如果采用这一标准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钢管要从中国以外采购,钢管的供应很可能不能保证。 “这个工程,从开始似乎不可能到现在变成了可能。”孙波说,目前该项目的各项工作已紧凑、有序的进行。 据了解,到目前中亚管道施工已累计完成了500公里的管线主体焊接,预计年底完成700公里。2009年6月底单线工程完成,12月份全线试运行,2009年底实现单线通气,输气量45亿立方米,2010年接气能力达到170亿,2011年到240亿,2012年底达到300亿。 中石油内部人士说,中亚天然气管道是继中哈石油管道之后,中国修建的第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管道开启了中国利用国际清洁能源的新历史。 记者从中石油了解到,随着我国与中亚各国的深入合作,未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资源也有可能通过这一管道输入中国内地。 跟随中亚天然气管道,“随着海上LNG的进入和中俄管道等项目的陆续开工,多样化的气源将从东南、西北、东北几个方向共同组成中国的天然气管网。”中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总经理吴宏说。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