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石化“强桩”战略应对危机

中国石化“强桩”战略应对危机

      2008/11/2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5

中国阀门网】    尽管金融危机累及全球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挫,但中国石化炼化板块投资布局的信心和脚步却似乎并未受其影响。10月份,中国石化相继与上海、杭州两地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开始了长三角石化圈的新一轮打造。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在珠三角和中部地区的炼化扩容也正在提速,茂名石化、镇海炼化、长岭分公司等都将迎来轰轰烈烈的战略扩张。

     专家表示,虽然全球经济遭遇寒流,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中国石化在此时大力推进沿海“强桩”战略的升级,是企业化“危”为“机”的战略选择。在化工景气周期呈下行趋势时,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布局,发挥集群优势,苦练内功方为企业的应对良策。

     企地注力“强桩”

     由于传统原因,中国石化在南方拥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政府的关系亦非常密切。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成为推动中国石化沿海“强桩”战略升级的重要力量。

     10月20日,中国石化与杭州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建立长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就以杭州炼油厂搬迁为契机,实现杭州市与中国石化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达成共识:双方争取用3~5年时间,在杭州临江工业园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生态石化城。

     这一动作是中国石化强化其长三角影响力的延续。距此前9天,中国石化与上海政府也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商定在上海化工园区新建炼化一体化装置。中国石化同时承诺,未来将扩大上海石化的乙烯装置产能。上海石化的乙烯项目扩建后,总产能将实现130万吨/年,由此巩固上海石化在石化业的显赫地位。

     对于中国石化在沪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规划,上海地方政府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有关官员表示:这个构想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启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拖延至今。待整个规划实现后,长三角地区将形成一个以上海为中心,覆盖江浙沪三省市的石化产业圈。

     上海政府的态度不难理解,建成一个炼化一体化项目将为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产业拉动效应。不惟上海如此,广东和福建也同样向中国石化发出了合作邀请。

     两个月前,中国石化总经理苏树林考察集团驻闽企业,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省长黄小晶亲自会见,副省长李川陪同调研,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期间,双方签署了一份会谈纪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福建炼化的炼能从目前在建的1200万吨/年扩大一倍至2400万吨/年,乙烯产能从80万吨/年扩展至100万吨/年。

     中国石化与广东省的战略合作则主要集中于茂名石化项目上。今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茂名石化2550万吨/年扩建项目,被列为广东省新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之一。茂名石化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顺利获批,与中央领导的关怀和中国石化、广东省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广东省地方政府非常关心茂名石化的发展,今年8月和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相继到茂名石化考察,并要求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支柱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集群效应凸显

     中国石化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强大攻势,与它在环渤海地区的炼化产业共同构建起了三大产业集群。随着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强化,集群效应将更加明显。而由于上述三大区域的发展态势各有不同,决定了中国石化各具特色的投资策略和方向。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是国内最核心的石化产品消费市场。近年来,其发展以大视角、大手笔突围而著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石化不失时机地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结成战略合作同盟,加大投资力度,以推动上海石化、高桥石化、镇海炼化、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等炼化巨子的高速发展。

     5月上旬,作为国内第一炼油大户的镇海炼化公布扩能新政:于2009年9月前使原油年加工能力提高15%,由目前的2000万吨增加到2300万吨。据悉,预计“十二五”期间,镇海炼化的年炼油能力还将飙升到3800万吨,成为世界罕见的炼油巨无霸。

     如果说长三角积聚着中国石化最为雄厚的炼化力量,那么,珠三角炼化群的聚集效应也不容小觑。在这一地区,分布着茂名石化、广州石化、福建炼化,以及处于拟建阶段的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国石化在此地区的发展则以突出规模效益经济为主。

     在珠三角地区堪称石化老大哥的茂名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自2006年9月投产以来,每天创造800万元利润、300万元税收,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利润40多亿元,创造税金30多亿元,投资回报率超过25%,几乎是10天赚来一座“大型企业”。

     而在福建东南沿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曾充满信心地表示:“闽东南一带将形成一个上千亿元的石化产业链群,一个新兴的石化产业基地将在东南沿海迅速崛起。”

     与上述两大区域相比,过去中国石化在环渤海地区的力量相对薄弱,只有齐鲁石化、燕山石化等老牌炼化企业。近年来,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迅速崛起,中国石化在山东、天津、河北等地投入重金,形成了青岛大炼油、天津石化、洛阳石化等大型炼化项目。

     除此之外,中国石化还将触角延伸到了中部地区。继武汉炼化扩能后,日前,中国石化在岳阳地区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在长岭分公司生产装置区开工奠基,总投资将超过145亿元。项目以化工型炼油和煤气化为基础,发展精细化工,做精做强做优锂系聚合物、己内酰胺与环己酮、环氧树脂三大传统核心业务。

      苦练内功增效

     经过新一轮扩能,家大业大的中国石化规模化优势更加凸显,而要创造一流的效益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下,炼化企业的生存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苦练内功、提升管理和技术创新成为中国石化的应对之策。

     今年8月,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苏树林明确提出,炼化企业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大力开展“找差距,挖潜力,精细管理增效益”活动,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抓好挖潜增效工作。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石化旗下炼化企业获得大发展的“法宝”。以今年6月投产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青岛炼化为例,只有500名员工,人数不及国内同规模炼厂的1/10,被誉为“厂大能力强,人少亮点多”,成为国内炼油企业的新样板。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大炼油在有效降低原油成本上还具有先天优势。在设备选择上,“哪种组合产生的效益好,就采用哪种”,不仅能吃进沙特重质和中质原油,而且还消化科威特、西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原油。青岛大炼油尽管吃进去的是“粗粮”,生产出的却是绿色的精品,生产的汽柴油全部达到欧Ⅲ标准。

     同时,青岛大炼油还打造了一条“资源—产品—副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使绝大多数中间产品和副产品实现可回收利用。

     此外,技术创新也为中国石化炼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据悉,日前,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的“14万吨/年己内酰胺成套新技术开发”项目成功“出龙”,这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成套新技术,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己内酰胺生产领域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球知名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之一。据悉,中国石化已将巴陵石化己内酰胺装置改扩建列为2008~2012年岳阳地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的改造建设内容,实现了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的成功转化。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中石化 战略 危机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