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理性对待跨境并购 呼唤完整规范法规
2006/9/22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48次
【中国阀门网】“我反对徐工并购, ·梦幻体验欢乐无限 ·男人给她最大满足 ·千龙博客再现江湖 ·北京名片大家选 不是反对对外开放,也不是反对引进外资。”日前,在厦门举办的一场关于跨境并购的论坛上,因徐工并购案而闻名的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如此表示。 过去15年来,中国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外资开始更多地以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如何看待外资,如何看待外资并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就在9月8日,备受关注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正式实施。 随着跨境并购在国内日益频繁,“是否危及国家产业安全”的争论也随之而来,徐工并购案则将这一争论推向了高潮。在本次论坛上,“焦点人物”向文波依然坚持他对外资并购的一贯观点:中国的对外开放必须是有选择的开放,引进外资也必须是有所选择,尤其是对于大型国企的外资并购必须作审慎评估。 与向文波的“激情”相比,多数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对跨境并购保持了相对理性平和的态度。“跨国并购本身只是一项正常的经济活动,它体现了资本逐利的性质。对参与并购的主体企业来说,在市场以外的层面谈并购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表示。 “对待这一话题,需要的是理性分析,而不仅是激情的争论。”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周立群认为,是否危及中国的产业安全要看外资是否进入核心产业,并非所有外资并购都涉及这一问题。无疑,明确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产业导向,是当前应对跨境并购浪潮最核心的问题。一般认为,在不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以及缺乏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利用跨境并购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应允许跨境并购。 近年来在国内外矿业市场上频频露脸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表示,就像紫金集团走出去到国外经营矿山一样,外资通过并购进入中国也是大势所趋。“并购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关键是要形成规范、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给所有符合规定的市场主体一个平等的机会。”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出台后,一些舆论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一次调整、中国吸收外资的大门正在收窄。对于这一说法,美国泰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逸人并不赞同,“新规提升了中国外资并购政策的透明度和清晰性,是一个有益的进步,将使外资并购的具体操作更加规范和顺畅。”据李逸人介绍,泰山投资基金对中国的并购市场有着浓厚的兴趣,2006年该基金在国内并购了一个农业项目和一个环保项目,投资额在5000万美元左右。 德意志银行并购部副总裁王英晖也表示,虽然徐工并购案件引发了激烈争论,但她所接触到的大多数中国企业对外资并购都持积极、理性的态度。“不少企业希望通过外资的并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国际化程度。” “外资并购正在中国逐渐升温,以并购方式进行的跨国投资合作,从微观上看对投资合作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从宏观上考察则是对投资国和投资东道国都有好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表示。 在沈丹阳看来,健康的并购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并在多个方面得以体现。一、从宏观上看,可以借助外资并购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二、可以有效补充国企改革中的资金不足,为国企改革创造有利的融资条件。三、有利于改善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四、在一些国有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扭亏的情况下,通过把全部或部分股权出售给外资,外资注入资金和优势资本进行改组改造,可以扭转国有企业的低效和亏损局面。 在国际上,并购已成为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而在国内,这一引资形式还只是处于初步阶段。缺乏一部完整的规范并购活动的法规,无疑是跨境并购在国内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正式实施,为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一位来自美国国际集团中国成员公司的人士就表示,“对于外资并购者来说,规范的制度远比无法可依要好,相信外资并购在中国还刚起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