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发布今年“三评”结果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发布今年“三评”结果

      2008/11/4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9

中国阀门网

在庆祝我国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下称“石油企协”)近日发布行业部级2008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评审(下称“三评”)结果。

石油企协2008年共收到申报创新成果143项,评出获奖创新成果96项,获奖率为67.13%。其中一等奖13项,占申报总数的9.09%;二等奖35项,占申报总数的24.48% ;三等奖48项,占申报总数的33.56%。共收到申报优秀论文349篇,评出获奖优秀论文247篇,获奖率为70.77%。其中一等奖22篇,占申报总数的6.3%;二等奖76篇,占申报总数的21.78%;三等奖149篇,占申报总数的42.69%。共收到申报优秀著作24部,评出获奖优秀著作11部,获奖率为45.83%。其中一等奖3部,占申报总数的12.5%;二等奖4部,占申报总数的16.66%;三等奖4部,占申报总数的16.67%。

石油企协“三评”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2008年的“三评”工作具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参与性、互动性的氛围浓厚,广泛普及和影响的趋势正在显现。各石油石化会员企业对评审工作愈来愈重视,参与的热情也愈来愈高,有好多企业从选题、筛选、报送、评审等环节始终与石油企协及其专家评委们保持联络、沟通,征求意见,改进不足,优中选优,互动性显著增强。尤其是有些会员企业的主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部暑,“一把手”亲自上手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和著作。从2008年度各石油石化企业报送的创新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的数量来看,与往年相比大有“量”的增加,创新成果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有些企业积极申请多报;优秀论文的申报量由2007年度的199篇增加到了349篇,优秀著作的申报量由2007年度的12部增加到了24部。这种积极参与、上下形成良性互动的形势,正在说明“三评”工作广泛普及和影响的趋势正在显现。

二是质量明显提升,企业软实力能力得到折射和展现。各企业所报创新成果内容,从紧紧跟踪国家的重大经济政策以及三大石油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拓展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谐管理、风险管理、自主创新、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知识管理、团队建设等许多新的领域。这体现出在国家政策和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战略的引导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方式由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型,正在向节约型、环保型、人文型的科学发展方式转变。从创新成果的获奖情况来看,各企业的选题和基本观点集中来自于企业改革、管理、发展的第一现场实践,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一些借鉴了国外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和管理工具的创新成果,比较注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加以应用,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2008年报送的优秀论文、优秀著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各企业管理人员撰写了一批有独到见解、能理论联系实际并可以指导石油石化企业改革与管理实践的优秀论文和优秀著作,对促进石油石化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三是“三评”的组织工作更趋于规范和成熟。从广泛性、代表性、影响性、权威性等多方面考虑,石油企协优化了三个专家评审队伍,并正在形成制度,不断评审,不断优化,使专家评审力量名副其实地成为“三评”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各企业的组织程序也更科学化、合理化、正常化,做到“三评”工作自始至终有思路、有部署、有情况、有检查、有总结,涌现了不少优秀组织单位和个人,为搞好每年度的“三评”工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石油企协具体负责“三评”的工作机构,也在不断地创新和优化“三评”程序,注意时效,注意“三评”后效应的发挥,实现“三评”当年评审、当年集中发布和交流,并在发布交流后注意扩大宣传和影响,使其“三评”的各个环节有效循环和充分利用。

石油企协自石油工业部时期就组织开展的“三评”到2008年已分别进行了21届、13届和18届。今年的“三评”工作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创新元素突出并具有鲜明的石油石化产业特色。经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评比程序审定发布的各项成果,基本上反映了当前石油石化产业创新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水平,具有较强的产业代表性和典型性,对推动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管理进步和软实力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中国石油 “三评” 石油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