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培养造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0余项,参与勘探发现与开发建设中国大多数油气田,科技人员获得国家级重要表彰近百项、省部级重要表彰近2000项。”这些只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勘探院”)50年取得丰硕成果中最亮丽的部分。 10月23日,勘探院建院50周年院史展开馆,参加“院长论坛”的国内外嘉宾作为首批客人参观了展览。 1958年11月15日,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新中国第一个面向全国石油工业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诞生。以此为标志,中国石油科技事业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50年时光荏苒。伴随着新中国石油工业和石油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勘探院一代又一代石油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坚持科学找油和科技兴油,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中国石油工业上游业务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勘探院50年书写了一部艰苦创业的发展史。“踏破铁鞋三千里,跋山涉水找油田”是勘探院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建院初期,凭借一把地质锤、一个罗盘,勘探院搞起了面向全国的野外石油地质调查,编制出包括中国第一张《世界含油气盆地分布图》在内的3张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图件及其说明书,为中国石油地质和开发理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勘探院科研人员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赤子之情,积极投身油田勘探开发建设,为大庆、胜利、华北、大港、塔里木等中国大多数油气田的发现和高效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勘探院50年走出一条科学找油、科技兴油的创新路。以“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地质与油气田开发理论体系在研究院手中得到持续创新和完善,奠定了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体系的基础,有力地指导了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使中国石油科学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与实践”于198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勘探院50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0余项,形成一系列油气勘探开发综合配套技术和特色专项技术。 勘探院50年绘就了一幅人才辈出的群英谱。他们中有15位两院院士,有为发现和开发大庆油田作出重大贡献的功臣和“我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还有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据不完全统计,勘探院700余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77个集体获得部(公司)级以上先进集体等称号。 勘探院50年奠定了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的雄厚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勘探院正紧紧围绕中国石油国内外上游业务持续发展需要和油气勘探开发生产重大应用难题,大力实施“科技立院”、“人才强院”、“文化兴院”、“和谐稳院”四大战略,持续推进“一部三中心”建设和“业务全球化、人才国际化”发展,加强资源优化,推进业务整合,全面提升研发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国内与海外业务的健康协调发展,朝着到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目标迈进。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