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三大会议聚焦能源金融合作

三大会议聚焦能源金融合作

      2008/10/23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8

中国阀门网 

将于11月初举行的世界石油金融大会、世界能源金融大会和世界金融论坛,会提示人们更深刻地思考:中国如何在国际石油市场、国际能源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赢得话语权

●董雅俊

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国际油价跌宕起伏的形势下,“可持续的石油供应”、“亚洲能源交易中心”、“世界金融新格局”与“全球金融安全与金融中心”,将成为11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石油金融大会、世界能源金融大会和世界金融论坛的几大主题,三个大会将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石油市场、中国的能源市场和中国的金融市场,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可持续的石油供应”及“亚洲能源交易中心”作为两大能源会议的主题

在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三大会议主办方之一——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表示,本次世界石油金融大会将重点探讨全球石油市场的走向,以及如何驾驭金融安全这个主题。

据悉,今后历届世界石油金融大会的具体议题将根据每个阶段国际关心的热点问题去调整,但中心议题都是“全球石油市场的走向与金融合作”。

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主要有三个议题:一是“全球能源开发与金融合作”,二是“全球能源未来五十年战略开发与环境保护”,三是“亚洲趋势——中国能源战略与亚洲能源交易中心的构想”。对于未来能否在中国建立亚洲的能源交易中心,与会专家会各抒己见,为我国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据介绍,上述两个大会将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大会已邀请埃克森美孚、壳牌、俄罗斯石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等跨国石油公司及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和能源公司的高管,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部长,世界主要产油国的驻华大使、商务参赞,来自世界的石油和能源专家。迄今,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和分管金融及能源行业的商务参赞已经明确表示将参会。

此外,会议还邀请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诸多金融机构,希望通过会间的交流和沟通,使金融机构能够充分感受到能源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并在其今后的信贷资金投入方面能够更多地向能源产业倾斜。

将能源和金融有机结合,促进其形成互惠互利的依存关系

在当今的社会,能源和金融已经密不可分。随着石油交易的密集化,其供需和价格变化对制造业、航空业和汽车业等国家经济命脉影响日益加深,石油已经成为一种金融产品,已经有自己的交易平台,已基本能代替货币流通,只不过它的代替方式没有那么广泛和密集。石油通过其交易行为,给金融市场尤其是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货币补充量,或者说极大地提高了货币的使用率,也因此石油和金融的联系愈发紧密。除石油以外,今后还会有若干能源产品慢慢转变成金融产品,表现出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社会的渐次进步。

何世红表示,借助世界石油金融大会和世界能源金融大会的成功召开,下一步会成立一个叫做“世界能源金融组织”的机构。“世界能源金融组织”有可能会像世界石油大会那样,发展自己的成员国和成员城市。

在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诸因素中,地缘政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各国因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地缘政治方面的争斗,是造成油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目前,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生产国的代表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石油消费国的代表是国际能源机构(IEA),双方经常出于各自的考虑而对某事各执己见、互相指责。而“世界能源金融组织”,可望成为OPEC和IEA之间,或者说是成为消费国和生产国之间的一种润滑剂,为两个组织提供更多的决策和参考依据,促进可持续的石油供应和金融安全。

中国需要主动参与并积极影响国际石油和能源市场

虽然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在其他能源方面,很多国家也在依赖中国来解决他们能源不足的问题。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综合消费体系或者说是经济体系决定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和石油市场上,应占据重要的位置,发出决定性的声音。

何世红表示,两能源大会研究的话题都是各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问题,而且更多的是要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还要预测在未来发展趋势中,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将要出现或者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会议的核心内容。

何世红认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随着中国石油储运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在连接中东、中亚石油生产国和东北亚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通道中将处于越来越有利的枢纽地位,并可能发展成为亚洲石油中转、加工、交易和定价中心。因此,中国应加快构建亚洲乃至世界石油和能源交易中心的工作。但由于一个交易市场在很短的时间里,比如5年内,无法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力(因为在此期间它需要规范、完善运营体系),目前成立一个民间组织,把石油、能源和金融领域的智囊集中到这个组织中来,并通过这个平台把它的研究成果发布出去,把它的影响传播出去,可能是当前在中国比较恰当的方式。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石油 能源 金融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