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10月1日,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第一座压气站在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利州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向2009年底单线通气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就像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一样,压气站就如天然气管道的“心脏”,承担着接收上游来气并增压向下游输送的任务。要实现2009年底单线通气的目标,在完成单线1801公里管线主体焊接的同时,首站按时建成是必备条件。 为此,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自项目启动之初就对首站建设特别重视,统筹安排,缜密筹划,分“商务”和“技术”两路,围绕“抢首站”与“保首站”展开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工作。 在技术方面,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多次召开输气工艺、站场选址、压缩机配置、长线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研讨会,组织专家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压缩机组是站场建设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压缩机组选型合理、供货及时并严格保证质量,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组织各方专家多次就压缩机选型配置方案进行研讨,对国际一流的压缩机供应厂商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并专门赴西气东输管道沿线就压缩机使用情况进行调研。 针对大功率压缩机组订货周期长的实际,这个公司制定先采用两台小型压缩机组,以满足实现2009年底通气的战略目标,待大型压缩机组投产后,再将这两台小型压缩机组转为首站备用设备的方案。这样,既符合首站运行方案,又满足工期要求。 另一方面,依靠国内专家形成较完备的技术方案,以“抓大放小,死保工期”为指导思想,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与乌方合作伙伴进行积极有效的工作沟通,达成“保首站就是保工期,保工期必须保首站”的共识。通过招标和商务运作,确定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总包,以乌石油下属当地公司部分分包的方式来建设首站。 为保工期,顾大局,工程建设公司在前期进行标书准备的同时,提前开展工作人员邀请函、设备筹集调运、物资动迁、分包商谈判等工作,进行全面的准备,为合同签订后迅速进入施工状态打下良好基础。按照施工计划,工程建设公司将在2008年底前完成场地三通一平和2台压缩机组的基础浇注和地下隐蔽工程,2009年7月开始压缩机组安装,11月中旬进入试运行阶段,12月15日前达到投产条件。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