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山西构建新型能源工业基地

山西构建新型能源工业基地

      2008/9/17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4

中国阀门网

山西省提出构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设想,大力发展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把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尽可能地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煤矸石综合利用已成为山西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及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据统计,山西省目前煤矸石积存量已达10亿吨,占全国累计存量的1/3,全省大小煤矸石山堆积近万座,占地约25万亩,且每年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

由此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煤矸石山溢流水使地下水呈现高矿化度、高硬度,导致土壤盐碱化,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煤矸石随意堆放还造成河道堵塞、土地沙化和大面积水土流失;煤矸石自燃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已经成为山西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

为了科学利用煤矸石,减少环境污染,山西省近年来先后出台了节约能源条例,制订了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并制定实施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同时加大投入,引导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煤矸石利用的路子越走越宽。

山西省积极加大科技含量,挖掘煤矸石的利用价值,变“吃钱的废物”为“吐钱的宝物”:

2004年,潞安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发的煤矸石复合微生物新型肥料试验获得成功。经权威部门检测:施用煤矸石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青椒、玉米、谷子分别比施用普通化肥的同类农作物增产9.3%、0.4%和10.3%;粗纤维、硝酸盐等含量大大降低。这种煤矸石复合微生物肥料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优质、高效等特点。

山西金洋煅烧高岭土有限公司利用煤矸石生产高档煅烧高岭土,目前已形成5个产品系列,年销售收入1.5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高档煅烧高岭土制造商。

今年3月份,一项利用煤矸石生产代磷助剂LN—4A沸石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为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有关方面人士介绍,利用煤矸石制备的代磷助剂LA—4A沸石技术生产的相关产品,可广泛用于日化、石化、生化等行业,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变污水灰天为碧水蓝天,山西省规划建设煤矸石电厂,利用煤矸石发电。山西焦煤集团古交电厂,集洗煤、发电为一体,每年可以利用中煤、煤矸石500万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3亿多元。煤电联营的生产模式使电厂发电耗水量比一般电厂节约30%,消烟除尘率达99%,环保脱硫达93%,不仅节省了能源、水源、减轻了污染,而且降低了发电成本。

目前,以同煤集团煤矸石电厂等一批国家重点企业为龙头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集群正在山西逐步形成,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现。过去无处堆存和难以治理的煤矸石,现在成了炙手可热的资源。

山西在建设煤矸石电厂的实践中,不断吸纳和总结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出了以中心城市热电联产、坑口煤矸石综合利用和城市污水回用为主,立足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在工业园区、中心城市、坑口等地区建设煤矸石电厂,实施煤电高耗能联动战略,发展一批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上的热电机组,配套循环流化床锅炉。

以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链为例:利用煤矸石生产出的商品之一——电力供给焦化厂,焦化厂的副产品煤矸石和焦炉煤气又作为原材料供给电厂使用。同时,焦化厂的灭焦废水经过电厂的污水处理厂冷却后,又可再供给焦化厂作为灭焦用水使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重复利用的密闭循环圈,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按照山西省电力规划,2008年山西省煤矸石电站建设将达到157万千瓦,约占全年电站建设总规模的1/3。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山西 新型能源 工业基地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