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由于地理、历史和政策等原因,玉环县“五十年代是海防前线、六十年代是文革火线、七十年代是建设三线”。国家没有投资,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直到1978年,玉环仍然维持“一农二渔三盐”的传统经济格局,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让这个陆地面积(含岛屿面积)只有378平方公里的海岛小县,3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玉环已获得“中国文旦之乡”、“中国阀门之都”、“中国五金建材(阀门)出口基地”、“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等9块国字号招牌,并成长起了汽摩配、阀门水暖、金属制品、家具、眼镜配件和医药包装等六大支柱行业。其中,阀门、炊具、工业缝纫机国内外市场份额已占到全国同类产品的50%以上。 近几年,玉环还凭借“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玉环精神,崛起成为浙江的经济强县,全国13个海岛县的排头兵。同时,8度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是什么让一个并无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并不好的海岛小县,创造了如此骄人的业绩,四个字——工业立县。为了改变玉环长期以农为主的经济格局,玉环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坚持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加快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1978年,玉环县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5.2%、26.3%和28.5%,其中工业比重仅为20.4%。1988年,二产比例大幅上升,达到52.5%,而一、三产比例为27.5%、20.0%。1998年,玉环县三产比例有所“反弹”,上升至25.1%,一、二产为23.9%、51.0%。到了2007年,一产比例已大幅“缩水“,仅为6.3%,二、三产则稳步上升,达到66.0%、27.6%,其中工业比重占至61.0%。 与1978年相比,30年间玉环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表明玉环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