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凯雷、中化……这些曾经与山东海化的大股东海化集团闹得沸沸扬扬的“绯闻主角”,最终以各种原因淡出了洽购海化集团的“谈判行列”。历时一年多,就在大家对海化集团重组事项已逐渐淡忘的时候,9月4日的一则关于“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公告,再次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集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于一身的海化集团身上。 自4日停牌至今,在大家还讨论着海化花落谁家之时,山东海化今日发布公告,证实中海石油炼化公司作为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将无偿受让潍坊国资委所持有的海化集团51%股权,中海油由此成为海化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不谋而合” 这桩“婚姻”缘起中海油与山东省签订的一份合作协议。 今年1月2日,山东省政府与中海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小组的组长为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和中海油总经理吴振芳。由于东营良好的“地炼”基础,在与山东省政府签订战略协议的同时,中海油还与东营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据有关人士透露:“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中海油先后对山东的6-8家地炼企业进行了考察。”最终,鉴于海化集团所具备的高水平技术装备和一定的生产能力,中海油将除东营之外的潍坊,纳为其合作对象之一。 海化集团旗下的炼油公司自成立至今,已有十年时间。据潍坊市政府有关人士介绍,该炼油厂过去几年里是很赚钱的,仅去年就盈利3.7亿元。然而,由于目前国家尚未放开成品油价格,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地炼”企业的日子开始艰难起来。“一天几百万的亏损额,对于大的炼油集团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对于小的‘地炼’企业来说,难以为继,势必会走向破产边缘。” 一方是积极寻找、并购“地炼”企业的中海油,一方是欲摆脱困境的“地炼”企业,双方的合作,可谓“不谋而合”。 对于“找上门”的中海油来说,此次合作扩大了其炼油能力。而对于海化集团来说,则算是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据记者了解,海化旗下的炼油公司目前产能300万吨,尚未纳入国家计划,仅仅算是小规模的炼油公司。若想扩大规模,要获得国家发改委及国务院批准的可能性为零。海化集团旗下的炼油公司相当于没有“上过户口的孩子”,对于它来说,若以后想要“上学”,寻求新的发展这都会成为难题。由此看来,中海油进驻之后,将完全改变海化集团旗下炼油公司的“身份”,再扩大规模也将成为其今后的“必经之路”。 多方受益 与此前的凯雷和中化一样,参与洽购海化集团谈判的仅限于潍坊市国资委与海化集团的少数人。此次合作,直接受益的是中海油与海化集团,但从扮演“媒婆”角色的山东省政府及潍坊国资委来看,引入大的资金、产业集团进驻潍坊,所带来的巨大投资,势必会盘活存量资源,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海油之所以选中山东为其合作对象,基于山东聚集着我国大量的炼油公司,在规模和数量上均居全国第一。今年2月份,国家商务部新批的8家企业成品油批发资格,其中有4家在山东,包括原山东海化下属企业的山东海化物流有限公司。今年6月,山东海化将山东海化物流有限公司53.33%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海化集团。 51%的比例控股海化集团后,渤海湾地区的原油开采也将纳入中海油的拓展重点,进而保障山东地方炼企的原油供应。有消息说,进驻海化集团后,中海油计划三年投资70亿元,再增加炼油能力500万吨。 在中海油与潍坊国资委签订的无偿划转股份的协议中,中海油做出几项承诺。其中,包括海化集团的独立法人地位不变、注册地不变,以及交税的地方和方式不变。换言之,虽然控制权发生了变化,潍坊国资委将不再有“自主权”,但海化集团收入的增加仍将为当地创造不少税收。 中海油“炼油”步伐加快 继中海油牵手东营“地炼”企业后,海化集团为中海油的第二个成功合作的目标。股权变更后,中海油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公司将持有海化集团51%的股份,潍坊市国资委仍持有29.4%的海化集团股份,昊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另外19.6%的股份。 在之前与东营签订的协议中,中海油计划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100万吨原油、成品油仓储罐区和物流园区项目,在东营港临港产业区规划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中海油工业园,建设原油和成品油仓储基地、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以及渤海油田专业服务和海洋工程基地。 在寻求“地炼”企业的同时,中海油2005年就开始了“第一个大型炼厂”的建设。2005年底,中海油1200万吨惠州炼油项目动工,被视为中海油“登陆”参与成品油零售的重要支撑,并计划于今年10月竣工投产,年供应成品油730万吨。据悉,该项目的改扩建计划将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建成投产,炼油能力将达到2200万吨/年。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