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新华网吉林频道9月13日电(记者齐海山)近年来,吉林省部分大企业面对资源、能耗逐年上升的局面,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损耗入手大算"节约账",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精细化管理",改善耗能用水的技术状况,取得不菲成绩。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是 一个传统的能源消耗和用水大户,几年来,这个公司先后投资1.3亿元,淘汰了一批高耗能、工艺落后的设备;进行了锅炉、加热炉等老设备更新改造;应用了高效燃烧器、节电箱、稀土电机等一批新节能设施;实行了天然气回收利用、地面系统的整体改造优化等措施,建立起现代能源管理体系。
吉林油田分公司的一位科技人员介绍说:"公司积极探索常温输送技术,并取得关键性突破。2005年在扶余油田、乾安油田等处的整体改造中应用该技术,取得良好效果,年节约原油2.3万吨以上,天然气300万立方米。另外积极优化用能结构,普及天然气的应用,以气代油,减少自用原油和电的消耗。开发出套气回收阀技术,回收利用零散天然气;利用原闲置的英红管线建成英红输气管道,建设英坨地区输气工程,年替代原油1000万吨左右。"
作为一个"老大哥"级的大企业,位于吉林市的吉化集团公司更是依靠加快技术进步等办法,挖掘节能潜力取得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工业生产万元产值能耗由上年的0.54吨标煤降到0.43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上年的3.84吨标煤降到1.57吨标煤。
据介绍,吉化集团公司中部生产基地建有异丁烯、乙基香兰素等10余套生产装置,所产生的蒸汽冷凝水全部就地排入清净下水管线。去年,公司投资680万元,在中部生产基地新建一套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回收后的蒸汽冷凝水一部分用来制备脱盐水,供给乙基香兰素等装置使用;一部分作为冬季热水采暖的补充水。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年新增节约能力2150吨标煤。
自2002年以来,一汽集团用于节水投资已近两亿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效益。一汽厂区庞大,供水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年用水量2000多万吨,其中不乏跑、冒、滴、漏和工艺性流失,节约用水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汽集团首先投资改造已有50年历史的供热管网,仅此一项每年减少失水48万吨;另外修建污水处理厂,每天近3000多吨中水用于电站的生产系统补水。电站排出的废水是另一大流失,每小时约有60吨。这些废水中含有油污及酸性物质,排出后不仅是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污染环境。2005年,公司投资10万元进行系统改造,每小时回收废水40多吨,既节水又降低了电站运行成本。(完)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