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真正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形成涨价压力的将是国际市场
能源纵深
“下一个涨价的肯定是天然气。”这是目前关于中国能源市场价格的最大猜想。2008年以来,继煤价、油价、电价大涨价后,能源价格体制内只剩下天然气价格没有出现大涨价。
需求与价格互搏
根据中国石油(601857.SH)2008年第一季度报告,2008年前三个月,中国石油的天然气平均实现价格为3.15美元/千立方英尺。根据证券研究机构的估算,这一价格只有同期液化天然气进口现货价格的1/3。
2007年11月,天然气价格曾有一次大提价。中国石油的报告显示,是次涨幅为24.5%。而来自中石油下属塔里木油田公司的公开数据显示,井口天然气价格在过去三年里只上涨过两次,且上涨幅度与国际同期相比显得非常有限。
天然气涨价猜想之所以没有引起足够关注,可能是因为天然气只占中国能源需求总量的不到5%(中国石油企业协会2007年底统计数据)。但是,天然气被认定为“清洁能源”,在环境和排放方面的优势使得它在中国能源市场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一片涨价声中,同为基础能源的天然气同样存在涨价可能。
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一些送气站,一标准罐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已经从去年年底的93元涨到了125元。对于饱受通胀之苦的居民来说,这样的涨幅可谓惊人:液化天然气的涨幅远远超过了CPI的涨幅。北京家庭主要以液化天然气为日常能源,天然气需求并不会减少。这样的情况在国内相当多城市存在。但涨价可能会对需求有所抑制。根据一些白领人士的测算,如果使用电磁炉、微波炉等替代液化天然气炉灶烹饪,所产生的电费要低于液化天然气的费用。
国际供应将推动涨价
对于产业界来说,涨价是对其他能源产品涨价的跟进。“煤炭、石油、电力依次涨价之后,天然气必然是下一个涨价目标。”国富证券行业分析师杜德辉如是分析市场前景。
对于生产企业,涨价可能是推动其增加生产的最大动力。“气还是太便宜了。”塔里木油田公司输气管道监督测量员马可认为,天然气价格的现状是影响他们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据她介绍,相比石油类产业工人,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都要“差很多”。
真正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形成涨价压力的将是国际市场。6月30日,中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这一管道接驳中国境内的西气东输管道后,每年将把土库曼斯坦气田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输送到东南沿海地区。
“土库曼斯坦,以及澳大利亚、卡塔尔输入中国的天然气都是按国际市场定价的。”山西新干线能源公司天然气项目负责人赵秉明告诉记者,国际市场天然气的价格已经高于国内很多,从上述地区进口输入的天然气怎样定价,现在非常受关注,基本的趋势应该是涨价。但是,“管道运输的低成本可能部分抵消涨价的影响”。
天然气的国际价格并不只是通过管道传导到中国市场。2007年12月,中国石油与壳牌达成液化天然气购买协议,气源为澳大利亚Gorgon天然气项目。根据澳大利亚当地媒体的报道,该天然气基本售价为10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2002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天然气的基本价格为3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五年间,价格涨幅超过200%。
10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换算后相当于2.7元人民币/立方米。如果再加上二次气化、销售等成本,进口澳大利亚天然气的销售价格远远超过目前中国市场的平均水平。
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认为,国际能源巨头掌握着天然气的定价权。如果供应商没有改变,气源紧缺,国际价格将很快传递到中国市场。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