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专家支几招:如何应对职场表情暴力?

专家支几招:如何应对职场表情暴力?

      2006/9/12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51

中国阀门网

  前不久,有个“社会学家”网上公开抱怨南京公交车和写字楼电梯里的人“表情不好”,不是双眉紧锁,就是木讷茫然,并呼吁南京市民注意表情,维护“博爱之都”的甜美名声。 

  虽然这条言论很快被定义为“虚伪”和“荒唐”,但是关于“表情”的讨论却由此被正式搬上台面。 

  专家认为,身在职场,那些“拧巴”的五官搭配对于周围的同事及伙伴而言,可能正在构成一种暴力侵犯。而相反,如果不论心境如何都处处以微笑示人,那么久而久之也一定会憋出内伤。 

  表情暴力之“外伤型” 

  案例 

  刘超最近不愿意去上班。同一间屋子的魏冉,整天不是长吁短叹、垂头丧气,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倒霉模样;还有隔壁的孙菲,也不知道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动不动就愁云惨雾,泪眼迷蒙,把整个屋子搞得和遗体告别的气氛差不多;还得提一下门口传达室的张大爷,和人说话眼皮都不抬一下,一大清早的就给人心里添堵。 

  专家拆招 

  学会对坏情绪“视而不见” 

  所谓表情暴力的“外伤型”,实际上是指外界“坏表情”对感知者自身造成的心理伤害。即他人通过其表情,传递给我们一种消极、抑郁或焦虑的情绪,并由此造成某些困扰和压力。 

  就如同案例中的刘超,他认为自己不能平静面对的“坏表情”,实际上是三种比较典型的负面情绪写照―――抑郁、悲伤和冷漠。很多我们所看到的“坏表情”,其实是当事人遭遇挫折和失败后的一种自然反馈方式,往往不受控制,甚至不经过大脑。 

  也许魏冉动用积蓄投资的股票一路跌停,糟心的很;也许孙菲的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一时之间不能接受;也许张大爷的脚崴了,腰闪了,身体不适,自然没了“家长里短”的闲聊心情。 

  事情其实很简单,但猜忌和怀疑却使你开始烦躁不安。“他的脸色是不是冲着我来的?”“他为什么总这副德性啊?”当你“成功”地把别人的沮丧情绪转移到自身的时候,“表情”就成为了一种暴力工具。 

  那些整天苦着脸又不说话的人,一般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强,不能客观地对待事物,对于外界的很多议论及评价会产生负性情绪。专家建议你应该“视而不乱”,尊重了他人,也保护了自己,可谓是一举两得。 

  表情暴力之“内伤型” 

  案例 

  蕾丝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她轻松应聘于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前台,每天笑容可掬地迎来送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经常一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躺在床上很久不能入睡,甚至轻易就掉下眼泪,伤春悲秋的本事一点不输给林黛玉。 

  专家拆招 

  勉强微笑让人更有压力 

  表情暴力“内伤型”的人,经常是被迫在情绪消极的时候还要维持一种愉悦自然的姿态。临床上有一种比较典型的症状,称之为“微笑型抑郁症”。 

  违背真实感受的美好表情相比较“哭丧着脸”的自然反应,会施加给人更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对于表情的制造者来说,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表现出与真实状态完全相反的微笑,会使人感觉更加疲惫更加难过。而另一方面,这样名不副实的笑容会传递给周围的亲人及朋友一个虚假的“快乐”信息,使你在本该接受慰藉和鼓励的时候,却要独自承受压力。 

  专家建议,长期处在这类工作岗位的“微笑一族”,没有阳光灿烂的笑容,有平和礼貌的举止也可以,只要在职业道德规范内就好。

  ·延伸阅读 

  办公桌面透露你的6种个性 

  近日,英国一家招聘机构的报告指出,一个人工作的桌面环境非常能够反映他的个性。心理学家唐娜·卓森为此研究了参与调查实验的500多人的桌面布置,得出以下主要类型: 

  乱中有序型:(桌面上堆满纸张和垃圾,却不会混为一谈)表明这一类人善于横向思维,常常有别出心裁的好想法,但却有歇斯底里的倾向。 

  创意混乱型:(桌面上散乱随意地放着书、便笺和图表等)说明主人是个毫不浮夸的实干家,总是忙忙碌碌,踏实安稳,且不拘小节。 

  自我张扬型:(桌面上摆着照片、玩具等私人物品)这类桌子的主人时常需要娱乐一番,追求浪漫,不喜欢被束缚,同时在工作上有不错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陈列展品型:(精心摆放每样物品以求获得最佳效应)表明其主人是个天生的团队领导,但一旦不受重用,可能会怒形于色,比较情绪化。 

  风过无痕型:(桌面不留任何个人痕迹,干干净净,简简单单)表明此人擅长于分析强势和弱势,注重隐私空间,比较内敛,不爱张扬,同时城府很深。 

  ·专家支招 

  实习过多导致职业枯竭感 

  目前正是学生就业的高峰期,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碰到了这种情况。小王实习了很多单位,仍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同时还对工作丧失了兴趣,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 

  职业枯竭感年龄降低,源于心态落差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教授说,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做职业枯竭感。学生在实习时得不到成就感,更多的是一种挫败体验,再伴随着实习单位的不断更换,尤其是像小王这种实习期过长的学生,久而久之激情磨平了,即便是以后找到了正式的工作也会产生这种倦怠情绪,也即是职业枯竭感。 

  但是,是不是就是说实习过多就一定会导致这种职业枯竭感呢? 

  岳晓东认为“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关键要看学生是抱着什么心态去实习的。 

  “有的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往往对自己抱的希望很大,充满了盲目的信心。但是职场和学校的游戏规则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时常对老师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可能老师会夸你'悟性很高',可是职场中老板只希望你能执行,而不是时时都要听你的建议。 

  “而且在实习中也不会让你放手去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所以有的学生往往对实际很困惑,觉得自己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挫败体验,实习单位更换越多、实习时间越长,这种挫败感就会加重,最终导致职业枯竭感。” 

  激情不能永恒,但兴趣可以保持 

  岳博士建议学生们实习中一定要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实习就是增加自己的工作阅历。其次要实现从学场到职场的角色转换,在职场就是员工。另外,学生要正确地对待压力,而不是抱怨和逃避。 

  “工作还是需要激情的,当然激情不可能一直保持。所以学生在择业的时候最好选自己感兴趣的,即便是没有了激情,但还是你感兴趣的,比一开始你就不感兴趣的好得多,也不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岳晓东博士幽默地说:“就像婚姻一样,有了爱情的基础,即使以后激情不,也不会很容易就分开了。”

(来源:北京科技报)

热门关键词:职场快讯 职场动态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