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数量虽高质量偏低,技术专利任重道远

数量虽高质量偏低,技术专利任重道远

      2006/9/12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95

中国阀门网    近年来,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专利申请情况,是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表征,也是下一步提升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工作的基础坐标。所以,在此次的创新大会上,信息产业部发布了《2006年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报告》,公布了我国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情况。 国内有所进步与国外仍有差距 目前,已公开或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514826件,其中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共有458965件,占总申请量的30.30%。从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所占比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领域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最活跃、专利积累较多的领域,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1996年以后,信息技术领域国内专利申请增长速度加快,平均增长率为25.32%,而国外专利申请则在相对较大的基数上以19.94%的年平均增长率稳步增长。

     虽然信息技术领域国内专利申请量超过国外,但仅就发明专利申请而言,情况仍不容乐观。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占32.83%,国外占67.17%。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不到国外的一半。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所占比例接近1/4,个人所占比例也接近1/4,企业申请量在50%以上。其中,三资企业的专利申请又占有相当比例,由此可见国内申请的专利虽然在数量上超过国外,但在质量上仍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绝大多数核心技术仍为国外企业所掌握。

     在信息技术领域,累计在中国申请专利数量排名前6位的国家为:日本(43.67%)、美国(22.16%)、韩国(10.76%)、德国(5.79%)、荷兰(4.79%)和法国(3.22%)。以上6个国家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总量占外国申请总量的90%以上。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国内和国外专利申请量均增长迅速。同时,从专利统计的角度,也印证了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掌控核心技术,尚不具备技术和市场竞争上的优势。 我国专利申请基本情况 按照传统,我们将信息产业划分为9个技术领域。从数据统计来看,各领域内专利申请量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趋势。其中,计算机与自动化分类,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强势增长。

     通信领域最近10年增长明显,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广播与电视领域在2001年达到了最高峰,2002年和2003年出现下滑,而目前已摆脱了下滑,申请数量连续两年呈现增长;家用电器领域在2001年达到峰值(7550件),但在2002年和2003年专利申请量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之后有所回升。 专利申请具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从各地方专利申请量绝对数的空间分布来看,各省区市的专利数量分布很不均衡,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排名前10位的省市大部分都位于沿海地区,而排名后10位的省区基本上位于西部地区。

     “十五”期间,信息技术领域国内专利申请平均增长率为25.63%,国外为22.73%。与“九五”期间相比,国内增长率高出0.71个百分点,国外高出6.29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在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增加了4.78个百分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所占的比例增加了17.22个百分点。

     但是,我国申请专利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利申请授权比例低、知识产权创造的市场导向性差等。我国三种专利申请的平均授权比例是53.2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的授权比例是27.37%。在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国内专利授权比例明显低于国外。在未获得授权的专利中,自动放弃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外,这说明我国申请专利的质量还不够高。

     企业仍需努力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前10位的内地申请人中,高校和科研机构有6家,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东南大学;企业有4家,分别是华为、中兴通讯、联想和海尔。第20届(2006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信息技术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居榜首,专利申请总量基本上相当于后9家企业申请量之和,而且其专利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占93.10%。其次是中兴、联想、海尔、海信等4家企业,专利申请量都在500件以上。

     在按照发明专利数量排名的企业中,前几位基本上没有变化,这说明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技术创新的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比较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而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能力上,受到客观环境影响的可能性较大,仍然需要强调把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作为技术型企业的立足之本。

(来源:计算机世界)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