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百年老市经典记忆 南马路五金城(组图)

百年老市经典记忆 南马路五金城(组图)

      2006/9/12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03

中国阀门网

  2006年8月30日上午十时,位于南开区密云路西侧,东至密云路、黄河道,南至密云一支路,西至延安路,北至南泥湾路的34号地块招标一锤定音,面积524余亩的土地被浙江一知名民营上市公司一举夺得,该地块将用于本市百年老市———南马路五金城的整体搬迁。

  此举意味着有近百年商业历史的南马路五金城终于有了它的新居,未来五年内,在老市场以西三公里的土地上,将兴建起一个更高规格、现代化、国际化的五金商品交易市场,辉煌80余年的南马路五金将在一个更大的天地里延续它的繁荣。

  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即将搬迁的百年老市。

  在全国9万多家批发市场中,亿元交易市场达3000余家,10亿元以上交易市场仅为500余家,百亿元交易市场不足百家。南马路五金城,中国百强交易市场之一,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是中国北方最负盛名的五金交易市场。

  这里,曾是中国五金商业流通的最早起源;这里,演绎过一个商业旺市百年变迁发展的精彩传奇;这里,一直奏响着中国五金商人创业发展的强劲旋律;南马路五金已成为天津一道独特的城市商业景观。这也是本报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这个经历百年风霜的老市场,希望通过这一次历史溯源和全面解读,纪念它为这座城市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9世纪天津五金萌芽

  天津五金行业的萌芽是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的。

  近代工业的萌芽催生三条石地区成为中国北方近代机械、铸铁业的发祥地,并带动了五金产业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三条石一带已经集中了三百多家手工作坊和工厂,这些手工作坊和工厂都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地区。

  据天津档案馆记载,天津市五金行业的前身是旧铁铺,全天津只不过有八九户,如三益太、万庆太、万德、万丰太、祥发等都是那时成立的。据记载,三益太成立于咸丰13年,是由北京的三户商人为了购货方便,集资在津设立的;万德原来是制造铁柜的,附带着卖些五金商品,后来经营的进口五金商品越来越多,且获利丰厚,于是这家商铺就专门经营五金商品而不再制作铁柜了;行业中著名的大户,还兼营国际贸易的表兴成也是由那时的小铁铺起家的。当时,商户们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农具制造原料,小手工业的用料只占一小部分,货源多是用风船由上海采购。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有了纺织工业、面粉工业以及铁路建筑等工程,需要的五金原料、建筑器材日益增加,天津成为水陆码头,由轮船进口的货物也就逐渐增多,这时它们的经营性质已经从过去的旧铁铺变成正式的五金行了。

  五金行业的产生也促进了天津工业的发展,例如钉子、铅丝等,原来都是依赖进口,后来这些产品都可以用国产品来代替了。天津首创制造钉子和铅丝的工厂就是东和工厂和天兴制铁所,这两家工厂都是由从五金行出来的人创办的。此外,五金行经营的漆片、硼砂、黄油等化学品,天津的工厂也都能制造,由此引发了化学制造工业的产生。所以说,五金行业与天津工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老城中心的百年旺市

  南马路五金城,一个在五金业界无人不晓的老市场,就坐落在有着600年历史的天津卫的中心。东西长504丈,南北宽324丈的老城厢曾经百货交集,商贾辐辏。

  来到今天的南马路五金城,满眼都是一派繁荣景象。从距离一二百米以外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五金城的广告牌,还未进到城内,就已经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商业氛围。只见五金城周围停满了出租车、小货车,城外聚集了不少卖饮料的、卖食品的、卖盒饭的小商贩。

  进到城内,露天的五金市场里一间一间的门脸房全部在营业,随便推开一家店门就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顾客在跟老板谈生意,店里的电话一直没闲着。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小店堆满了商品,工作人员在满地的齿轮、轴承中穿行着。店老板普通得跟员工没有区别,有天津人也有外地人,都在不停地忙碌着。只是,他们几乎都是身价百万、千万元的富商,是南马路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眼花缭乱的广告牌、川流不息的人流、进进出出的大小货车,组成五金城一派繁华的景象。1000余个门脸,1600余家商户,万余人的从业大军,聚集在不足6万平方米的拥挤的城内,这块狭小的土地吸引了天津五金行业80%以上的商业资源。

  每天,有万余名采购商进入市场采购,日成交额高达数千万元,年平均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每天,有几百辆华利、松花江、长安小货车等候在五金城外,随时接受商户的调度,提供配货服务。

  每天,有上千人围绕着市场,为五金城提供餐饮、快递、广告等各种配套服务,解决城内上万人工作、生活所需。

  每年,天津市60%以上的建筑和工业五金商品来自南马路,来自工厂、企业、建筑单位、政府采购部门、大型工程、二级经销单位的数万名采购员通过电话、传真、现场采购等多种方式与五金城发生着密切的交往。

  每年,在南马路五金城周边10公里范围内,有数十万平方米的仓库和住宅为其配套。

  同一时刻,远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的数千家生产企业组织着产品货源,数十家物流公司、数百条物流专线日夜穿梭在两地之间。

  1937年入驻第一家五金商户

  有老天津人回忆,应该是在1937年,南马路上有了第一家五金行。随后,不断有商户在此经商。当时的南马路还是一条狭窄的小路,经营特色以日用五金、机械五金、轴承电料、汽车零件为主。在南门东边的路边上有二十几家小店铺,包括惠丰轴承行、安利自行车行、津利铁丝编织厂、义成轮胎店等商号。安利自行车行当时销售从英国、德国进口的自行车,吸引了石家庄、保定甚至东北的客人都来此购车,名气很大。

  在南门西路上有近五十家门脸店铺,主要有义和成、同利祥、三义永等商号。这些店铺的起家是从拆卖汽车零件开始的,整个华北地区的汽车配件都到南马路来买。到了上世纪40年代,南马路五金市场在业内就有了华北“五金城”之说。

  1915年,欧洲战争爆发,进口货源断绝,同时日本商人也在本市收买钢铁器材,因此五金价格一日数变,五金行大获厚利,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据天津档案馆记载,那时天津的五金行业户数已从原来的十几户增加到二十多户,著名的鸿昌德、恒康太等都是那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当时户数的增加多是从几个老户中产生出来的,很多商户的合伙人经过一段时期就出来自己单干,由于当时市场正需要五金行,因此五金行一开即火,也越开越多。

  第五代淘金南马路的女老板

  张洁,一家五金店的女老板。她是五金城内最有代表性的商户之一,因为到她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从南马路上淘金的商人了。

  从张洁的太爷爷算起就开始在南马路上经商,当时她的祖辈在西南角开了一间铁铺。据了解,那时的铁铺叫做“叫卖行”,也就是五金行的前身。张洁是他们家第五代五金行业传人。

  据张洁介绍,因为祖辈都是从事五金行业的,受家人的影响,她就把五金行业当做了自己的事业。上世纪80年代前,南马路附近就散落着各种不同规模的五金店,而张洁的祖祖辈辈都在这一带生活着、工作着,为她经营五金店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张洁是从服装行业转向五金的,转行初期,张洁度过了最艰辛的一段时期。由于刚刚创业,店内的各种事宜都要自己打理,“当初,南马路五金城刚建立的时候,门店的租金是7000元一个月,那时我的家境并不是太好,为了节省成本,一些东西比如链条、齿轮等,都必须自己去搬。”创业是很艰辛的,但随着努力,张洁的生意越做越好,公司也不断发展,有了大批固定的客户。

  直到现在,她的公司已经走过13个春秋,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在南马路五金城就拥有了4个门面。她的公司除了一部分销售代理业务,也制造属于自己品牌的产品,成为五金城中的经营大户。

  记者手记

  在五金城的一千多家商户中,记者采访了张洁和尹文江两位商户代表,他们只是五金城内一千多家商户的缩影,其实,城中每一家商户都有着一段感人的创业经历,每一个人都可以讲出一段故事。五金城的很多老板都是白手起家的,他们用奋斗换来了今天,从身揣几十、几百元的普通人摇身一变成了身价千万的富商。而南马路五金销售商圈也随着他们的奋斗,有了今天的影响力。

  20世纪饱经沧桑见彩虹

  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天津的五金行业也遇到了几次波动。

  当欧洲战争结束以后,大多数商户都不了解国际市场情况,纷纷向洋行大批订货。但是,战后各国已经加大产量,货源并不缺乏。同时日本货充斥市场,因此价格步步下跌,商户不得不赔本出售,很多商户也因此走向衰败。

  从此以后,由于国内工业日渐发展,销售地区逐步扩大,一般业务开始走向正常轨道。在1925年间成立了五金业同业公会,此种平稳局面维持了有十年之久。

  据天津档案馆记载,到1934年,因德国货生产过剩,各种钢材五金大量倾销,同时日本输入的大小五金价格更低,因此五金价格逐步下降,同业中积压的各种钢铁很多,一些大户的积压竟达三四千吨,其他的户也有几百吨。因此同业间不顾成本竞相甩卖,以致遭受很大的损失。

  直到解放前,所谓五金行业聚集并不是人们有意组织的,完全是自发形成的,规模也不是很大。

  据天津档案馆记载,“七七事变”后,五金行业曾一度畸形发展,当时日本进货已经困难,但仍然能到欧洲各国大量进货,市场上出现一种空前繁荣的景象,直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货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市面五金价格波动很大。

  南马路上虽说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进驻了五金商户,但商圈氛围真正形成还是从解放以后。

  1949年解放后,天津日趋稳定,五金业户数也从解放前的205户恢复到251户。

  天津的五金行业自解放后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加速发展。因为这个行业经营的商品80%以上是用于基本建设或工业生产、铁路、矿山的,所以建筑工地及公私营工厂都和五金行业在供销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80年代江浙商人北上淘金

  20世纪80年代一个特定的人群走上外出经商的道路。这一走,却让他们走出了人生的一番新天地。对于天津来说,带来的则是一种强悍的商业精神,他们就是以温州人为代表的江浙人。

  江浙商人进入南马路五金城的商户们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史,其中有一个故事被大家广为流传。当年有一个温州人,从家乡挑着两麻袋螺丝来天津卖,路上的艰辛就不说了,等到了天津,除去这两麻袋螺丝,身上只有不到三十块钱。他舍不得住店,到天津的第一夜是在车站用身子压着那两个麻袋过的。劳累带来困倦,又不放心自己这两麻袋螺丝,就在似睡非睡间熬到了天明,立刻挑起麻袋找可能会买的工厂去推销。那时候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很大,谁会轻易要一个南方人送上门来的东西呢?一天下来,他一个螺丝都没卖出去。饿了,他舍不得吃,找到最便宜的地方花几毛钱吃南方人并不喜欢吃的面条。第二夜,他和他的两个麻袋在天津街头露天过了又一夜。麻袋里的螺丝终于卖光了,一下子手里有了一百多块,他赶紧买张火车票往老家赶,拿了货再往天津返,因为他知道天津有钱赚。但他这样往返,还是舍不得用辛苦赚来的钱给自己买张卧铺票。

  其实,五金城的很多老板都是这么白手起家的,他们用他们的奋斗换来了今天,从身揣几百元的普通人摇身一变成了身价千万的富商。而南马路五金销售的商圈也随着他们的奋斗,渐渐有了影响力。于是更多的人都来到南马路,他们有的是前面来的人的亲戚,有的是老乡。继而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江浙经商精神对南马路五金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是五金城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南马路五金城,有60%的人来自江浙地区,20%的商户来到天津已有20年以上,他们是进入天津经商的第一代浙江商人。然而,这些人第一步踏上津沽大地的时候,他们的身份并不是老板、企业家,有的在修鞋,有的做一些长途的贩卖,勉强养家糊口。他们的生存环境远远差于本地的天津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第一代江浙商人在南马路一带慢慢成长起来。

  南方产品占半壁江山南马路五金城的繁荣还与其丰富的产品渠道有深刻关联。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南马路,其产品来源更多来自于天津自身的五金制造业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本地制造业的没落,南马路五金城的产品供应渠道发生了逆转,一大批来自南方的五金产品开始涌入城市。这些区域尤其以浙江、江苏为代表,从此撑起来五金城的半壁江山。

  目前,南马路五金城产品种类主要包括低压电器、标准件、电动工具、手动工具、管材管件、水暖阀门、橡胶制品、滤布丝网等,这些产品主要是来自于全国的产业基地。比如江苏作为全国电动工具之乡,江苏人和电动工具产品在五金城占据了10%以上,浙江乐清的低压电器产品,更是占据了市场的主要门脸,还有浙江温州的标准件生产基地、台州泵阀之乡、河北丝网产业基地等等,都成为五金城主要的源头基地。产业基地的远程支持大大丰富了五金城的产品种类,使南马路五金城在供应链环节上形成了无法复制的竞争力,这是市场得以繁荣的根本。

  1500块钱起家的大户 五金商人的创业岁月

  尹文江,一位生在南马路、长在南马路的五金商户。

  童年时期的尹文江经常看到自家门前车水马龙,卖汽车配件的、卖轮胎的、卖工业产品的、做千金的、做链条的、卖旧轮胎的,这些都是当时自发形成的五金商户。“那时就是一家一户,平房顶上立块大牌子,非常简陋。”据他回忆,那时的商户还是本地人居多,从1992年以后外地人开始大量进入。

  也就是从1992年,尹文江开始在这条街上做生意。“做五金生意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当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自己也没有本钱。看到南马路这些商户们做得都不错,自己也就准备试试。”尹文江说,刚开始他口袋里只有找朋友借的1500块钱,就是靠这点本钱,开始了他的买卖生涯。据他介绍,刚开始南马路的天津商人居多。后来大批外地商户涌入南马路,由于外地人能吃苦,开始又不图高利润,因此他们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开始与天津人平分秋色。回忆起当时南马路的火爆程度,尹文江说:“当时的门脸房从1500元/月涨到了2000元/月,再到3500元/月,一间小屋12平方米,商户几乎租不上铺位。”

  现在,尹文江的店面已经扩展到了三家,客户也遍及东北、华北、内蒙古,他也成了五金城的大户。

  五金城“打假”记

  南马路五金城建成后,给五金商户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起到了规范整个行业发展的作用,它最大的功劳之一就是让假货逐渐消失了。

  五金城的商户们都记得,五金行业在南马路刚刚兴起时,假货曾经一度泛滥。据五金城商户张洁介绍,上世纪80年代,南马路的五金市场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已经开始有了知名度,但是由于不少商人是初涉这个行业,对产品本身也不甚了解,以至于进了不少假货自己都不知道。而购买五金商品的顾客也不是很了解产品,采购时也是很盲目,所以那时市场上假货非常多。

  “那时,翻新的齿轮、工具遍布市场,稍不注意就会买到假货。”张洁说,曾经有的商户卖电锯,质检人员来抽查时拿电锯做试验,但是该锯的没有锯断,电锯却折了。

  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假货越来越不被认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假货开始逐渐减少。特别是1998年市场建成后,形成了一种气候。“当时卖商品的未必了解商品,客户也是在盲从的情况下购买商品,不懂分辨真货与假货。现在客户都是采购一体化,假货根本生产不了,也没有市场。”张洁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假货已逐步退出市场,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市场也逐渐形成气候。而正是市场的建立和管理的规范让假货逐渐失去了市场,整个行业也得到规范。

  南马路五金城的今天和明天

  1998年是一个里程碑,正是从那一年,“南马路五金城”的品牌开始形成,五金市场也开始真正走向辉煌。

  五金城从无序到规范据天津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瑞东回忆,当时南马路的沿街大约有770多家商户,加上小门脸约有一千户,20米宽的街道两侧全部是商户。这些商户都是从1937年到1998年自然形成的,既缺乏统一的管理,也没有形成规模。

  南马路的拓宽改造为五金城的建设创造了机会,那些商户不愿离开原地,但路又不得不修,所以区政府决定建一个五金城。“当时先拓宽南侧,后拓宽北侧,1998年用一块地建了一个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五金城,当时一炮打响,五金城开业后比想象的还要火爆,铺位非常抢手。”郑瑞东回忆说。

  在1998年以后,南马路真正成了一个规范的专业市场,原本散落在南马路不到3公里的道路两旁低矮破旧的门脸房里的商户纷纷进入市场经营,他们没有多久就体会到了在一个规范的市场里经营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因为有了这个专业市场,使南马路五金销售更加火爆,商业氛围更浓了,商户都愿意借“南马路五金城”的势,做自己的生意。

  1998年12月28日五金城北区开业,2002年,五金城东区建成,南区拆除。虽然几度变迁,但是,南马路的商户们始终紧跟商圈,不离不弃,对于商户们来说,他们看中的是商圈的氛围,只有繁荣的市场才能为他们带来商机,因此为此都付出一些租金成本也是值得的。

  五金城整体西移如今,南马路五金城即将动迁。从南马路五金城到新南马路五金城,新市场的取名颇费了一番脑筋,“北方五金城”、“天津五金城”、“南开五金城”,最后征求大部分人的意见,定名为“新南马路五金城”。既体现了建设者对南马路传统品牌资源的重视和保护,也体现了大家对五金城寄予的期望。

  新市场的选址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从项目立项、选址、土地整理,整整花去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这一切工作的前提,都基于为五金城找一个长远稳定发展的空间。最后,新市场的选址落到南开西区黄河道、密云路交口,这是全市“三环十四射”的环形放射路网西半环的中心地带。

  三大专业市场集成五金物流平台

  令人兴奋的是,南马路五金城的搬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制,而是一次由内而外的升华。由此带来的改变,除了市场本身软硬件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外,还推动了天津和南开五金资源的一次深度整合,借此机会,把天津市分散的五金商业资源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据悉,围绕南开区三大专业市场和南开五金商业,一个更为宏大的战略规划已经出台,以新南马路五金城为龙头,金属材料交易市场、汽配城两大专业市场作互补,在南开西区打造环渤海五金机电经济圈。围绕这三大专业市场,形成一个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五金商圈,加上政府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南开区数十年沉淀下来的五金商业资源价值将在这一刻得到完全激发。

(来源:北方网—每日新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