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可再生能源直面四大挑战

可再生能源直面四大挑战

      2008/7/24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1

中国阀门网

去年,国家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年又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传统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这两个规划格外令人瞩目。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传统能源?发展中的困难又该如何破解?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高级研究员周凤起。

电网建设必须突破瓶颈

按照规划,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为,2010年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2020年达到15%左右。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不少人有疑问。周凤起坦言:“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比较艰巨。如果只看风电、水电等发展的绝对量,达到规划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甚至可能远远超出,但要说到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就难讲了。”

周凤起认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西南地区的水能资源,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的风能资源,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的太阳能资源,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实现起来却首先要解决许多现实困难。“电网建设就是一大瓶颈,沙漠戈壁日照好,面积广,是太阳能发电的理想地方,可发的电没法输送出来。”

开发生物质能,不得危及粮食安全

生物质能作为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其概念对许多人来说却还比较陌生。我们可能更熟悉沼气、生物燃料、垃圾发电等,而这些正是生物质能的主体。

发展生物质能不仅仅出于能源方面的考虑,还将对农业和农村产生显著影响,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林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周凤起建议,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应注意规模,沼气可倚靠养殖场规模化发展,农业废弃物发电则不宜规模过大,以降低收集原料的成本。

生物质能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生物燃料的发展,美国就因发展生物乙醇推高了国际粮价广受指责。“我国耕地有限,不能与粮争地,更不能用粮食去生产燃料。”周凤起介绍,现在用粮食制造燃料的研究项目都已经停下来,这已经成为各主管部门的共识。

按照规划,我国今后将主要以甜高粱茎秆、薯类作物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以小桐子、黄连木、棉籽等油料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风力发电亟待降低成本

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就电力而言,风电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发电高,太阳能发电成本就更高了,是火电的数倍至10倍。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风力发电成本有望短期内下降至可参与市场竞争。”周凤起预测,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其成本将出现比较大的下降。“到2010年,应该可与火电竞争,目前世界上有的地方已经达到这个水平。”

我国风电设备主要部件依赖进口,太阳能发电板效率太低是成本高的主要原因,“突破点还是在技术”。因此,规划中把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作为风电发展的指导方针;太阳能开发则提出通过科技攻关、产业化支持,以尽快掌握高纯度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鼓励政策要配套

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尚未成熟,投资风险大,生产成本高,单靠市场作用难以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周凤起认为,鼓励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必不可少,“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提供科技和产业化专项资金等,但力度还不够,体系还不完整,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补充。

在一系列鼓励政策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问题最引人关注。尤其风电已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上网电价将对产业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周凤起介绍,电价确定有3种模式,分别是招标定价、固定上网电价和配额交易定价。

“我国以前实行的是招标定价,这有利于降低风电价格,但不利于风电扩大规模。最近,这一定价模式正在调整,最终的定价模式尚在研究中,很可能采取固定上网电价的方式。”周凤起说。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能源 风电 水电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