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徐工科技积极准备申报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

徐工科技积极准备申报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

      2008/7/18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4

中国阀门网】    徐工科技于2004年开始贯彻实施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并于2004年首获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在几年实践运作过程中,该公司始终坚持“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发展方向,围绕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改进公司绩效管理。2008年初,该公司就开展积极筹划“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的复评工作,为确保此次复评的顺利通过,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在公司内得到进一步贯彻实施,该公司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划和推进。

    一、分析内外部环境,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和部署。针对2008年公司内外部环境以及三年振兴的整体目标,徐工科技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发展的战略思想,实施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持续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构建品牌、资本、管理、技术、市场国际化框架,建立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科学高效的经营模式,实现公司快速、稳健、和谐发展,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力争成为行业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强调了“落实责任,以质取胜,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方针。

    二、以主导产品为依托,开展第三方用户满意度测评,关注顾客和市场。徐工科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践诺“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核心价值观,于2008年4月份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工作委员会做轮胎式装载机(ZL50G—LW321F)产品的顾客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并签订了《顾客满意度测评协议》。徐工科技随即向全国装载机用户寄发“中机质协用户工作委员会顾客满意度调查问卷”300余份,回收用户反馈问卷200余份,目前问卷已反馈至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工作委员会进行最终的整理、分析和测评。第三方用户满意度测评工作的开展,将为徐工科技更能准确的获取用户和市场的信息,通过获得的这些信息将为公司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绩效提升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赢得新用户、留住老顾客,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三、优化资源管理,实施资源整核。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徐工科技从“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信息和技术”、“建立和维护相关方关系”等方面进行资源梳理,优化资源管理。(1)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了由职位分析评价、薪酬激励、绩效评价、培训教育、素质能力识别等5大体系构成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2)徐工科技制定了资产财务部职能职责、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及审批程序、会计核算工作制度等等,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财务和会计管理系统,使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3)为使各种基础设施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徐工科技制定相应的技术改造计划,不断加大厂房、生产、试验检测设备等改造投资力度,2008年上半年完成新厂区整体搬迁,以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水平。(4)徐工科技十分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源的识别开发和信息平台创建,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质量、制造能力和质量、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以至于提升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5)公司注重建立维护相关方关系,如公司确立了“诚信双赢共同发展”的供应商发展思路,特别注重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坚持贯彻“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的管理原则。

    四、举办“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及实施指南”标准培训。4月19日,徐工科技特邀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专家至公司,举办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标准培训,来自公司各单位共计55人参加了培训学习。此次培训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的思想基础及框架;标准条款解析及案例分析;如何开展自我评价。通过此次培训,各单位对实施卓越绩效管理、追求卓越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为公司下一步申报机械工业质量奖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由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由中国机械工业质量协会组织评定,是全国机械工业质量“三项奖”(“全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奖”、“全国机械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机械工业用户满意产品”)中的最高奖项,也是中机质协对实施卓越的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的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授予的在质量方面的最高奖励。其评价标准为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价标准借鉴了美国国家质量奖-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标准的内容,与全国质量奖接轨,反映了现代质量的新理论、新方法。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徐工 机械 质量奖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