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原油期货价格在6日收盘暴涨10.75美元/桶至138.54美元/桶,单日涨幅达到8.41%。这是自1983年开始交易以来出现的最大单日涨幅。原油期价甚至在盘后电子交易中一度创出13..12美元/桶的新高,且在过去一年中的涨幅翻番。
市场人士认为,近日油价飙升主要因素有三:美元走低、以色列高官的战争言论以及摩根士丹利调高原油价格预期。
所谓以色列高官的战争言论,即以色列副总理兼运输部长沙乌勒?莫法兹通过以《新消息报》说:“如果伊朗继续实施旨在发展核武器的计划,我们会加以攻击。制裁没有效果,为阻止伊朗核计划而实施攻击将不可避免。”
事实上,更厉害的言论早有更重头人物说过,而这位副总理所言的“如果”,目前并无可靠证据,“攻击”理由也不充分,战争远不到启动的时刻。同时,伊朗不是当年的伊拉克,不但核设施众多,分布在偏远而坚固的地点,且也并非毫无还手的能力,对之,美国尚且感到头痛,何况能力有限、国内又颇不安定的以色列!
再看摩根士丹利调高原油价格预期。据报道,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奥尔?斯洛尔预计,7月4日之前,国际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50美元,原因是亚洲需求在中东原油出口中所占比例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不能排除作为国际石油期货的大炒家和大赢家,摩根士丹利不断发出的油价预测是为从中谋利。但是,市场分析的根本依据是市场供求基本面。离开市场基本面,国际油价飙升的根本原因将难以归结为各种价格预期。
诚然,以色列高官的战争言论、摩根士丹利调高原油价格预期,在石油期货交易中完全可能成为影响因素,但国际油价成惊弓之鸟背后显然有更起作用的因素。
其一,世界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加剧供求失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需求上升将成为大趋势。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达9000万桶,2030年将达1.21亿桶,此间石油需求年增长率预计可达1.6%。但石油作为化石能源,开采具有不可逆性,开采一点就会减少一点,而包括世界石油输出国在内的石油储备有限,这些都决定供求基本面将长期紧张。
其二,作为全球第一石油消耗大国,美国从战略利益出发在世界石油供求体系中暗中操盘。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在二氧化碳排放上坚持不作为,造成其对石油的依赖有增无减。这种没有抑制的需求,是世界油价持续上涨的基础。同时,美国次贷危机之下持续降息,导致流动性泛滥,投机资金大量涌向具有炒作价值的石油期货,不但推高国际油价,而且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实际价格下降,使得石油输出国在出口石油与进口方面都遭受损失,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石油输出国为减轻压力,必采取限产提价举措,油价高企因此成为常态。
油价飙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世界进入高油价时期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对此,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中国当有充分的应对之策。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