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不要陷入石油补贴泥潭

不要陷入石油补贴泥潭

      2008/5/22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3

中国阀门网】        长期进行补贴,不仅与当前财政改革的公共取向背道而驰,而且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也不合拍。强力推进有调控、有监管的油价定价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这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根本之道。
  在国际油价大幅走高,国内油荒频繁出现的背景下,中石化最终获得国家123亿元人民币补贴的消息不胫而走,受此影响,备受诟病的石油财政补贴再度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动不动就闹油荒的敏感时期,国家还要拿巨资为一面赚钱一面涨薪的垄断企业进行补贴,在老百姓看来,这是不折不扣的阴谋。然而,站在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视角,理性看待石油财政补贴,也许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石油企业亏损,源于我国现行的“油价倒挂”体制,即国外高价买油,却在国内低价销售,呈现出“越贵越买,越卖越亏”的局面。近年来,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走高,而成品油价格尚未放开之际,它们承担了较大的社会责任,有目共睹的是,在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的市场形势下,每炼一吨油要亏损一千元左右,即使这样,仍保障了国内成品油低价供应。 
  但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对股东负责,是中石化和其他石油企业作为上市公司的职责所在。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油价“倒挂”,表明石油定价机制严重滞后。成品油零售价是国家制定的,中石化、中石油在销售上以及进口柴油方面造成的亏损可以理解为执行国家政策而造成的亏损,从这个意义上,财政补贴可以看成是政府部门为市场改革过慢,而与石油企业达成的“交换条件”。 
  然而,令人深感疑虑的是,财政补贴毕竟不是无底洞,如果长期进行补贴,不仅与当前财政改革的公共取向背道而驰,而且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也不合拍。中石化是境外上市企业,由中央财政为境外上市公司提供转移支付,实际上是国家给自身利益日益凸显的特殊利益集团送利润,有悖财政公平。就国际油价走势而言,不可避免的情况是,国际油价将在相当长阶段维持在高价位震荡。因此,要防止动用公共财政提供石油补贴,形成“邻居效应”或者“示范效应”,带动其他石油企业跃跃欲试,也要从财政补贴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必须把公共财政从石油补贴的泥沼中拔出来,实行合理的定价体制,但这又不能单方面依赖市场的作用,取消国家价格管制,完全实行市场化定价,其后果是油价、气价突然大幅度上涨。这种上涨不仅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许多企业也会因为承受不了大幅上涨的成本而倒闭,或者把这种涨价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在老百姓可支配消费力还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大面积推高物价,无疑会加重当前的通胀负担,必然带来一场国民经济的灾难,甚至导致国民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之中。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市场在短期内的剧烈震荡极易引发整个社会的混乱,最终致使改革失败。所以,这就需要在市场与政府之间作出合理划分,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在市场与政府之间形成一种默契。企业需要坚守即使不赢利,也不能亏本这一底线,必须还成品油价格一个真实面貌——显现其价值。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依赖于成本,价格只能围绕价值波动,而不是被政策所左右。 
  与此同时,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要让真正有能力消费的人群承担高油价,而广大的社会弱势群体要在高油价冲击中得到政府的有效保护。这样的补贴,才更顺理成章,才更符合公共财政支出的本意。 
  既要有市场行为,又要有政府监管,成品油定价体系只有在这一条路上才能越走越顺,因此,实行有调控的石油定价机制,才解决当前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一个合理透明的定价机制下,政府仍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管石油价格。 
  由于石油定价机制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其改革进程已经落后于其他领域。但如果将石油补贴长期化,必将是人为放缓价格改革的进度,这样必须会丧失重要机会,从而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成本。进一步说,目前的低能源价格政策导致能源无效或低效使用,就意味着将来更高的能源价格和更大的环境成本。 
  坊间流传,因近期消费物价指数(CPI)一路走高,石油定价机制改革可能放缓。也许这是规避风险、降低成本的良策,但仍然期望一个透明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能够早日到来。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成品油 油价倒挂 石油补贴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