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4月底,随着“汽油油品在线优化调和系统”成果鉴定会的落幕,大庆石化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应用此技术的主体,备受各方关注。 这项技术是大庆石化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产研合作、自主创新的成果。据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预示我国油品生产迈入自动调和新阶段。”那么,这项技术是怎样来到大庆石化,又给大庆石化带来了什么?5月9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部门。 “这排60多米的调和泵房就是在线调和的组成部分,其他核心性的东西都在操作软件里。”炼油厂成品车间操作人员介绍说。而车间主任毕宏伟谈起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则更有体会:“我现在不用再操心产品质量了,保证调一罐合格一罐。”据了解,这一技术通过对汽油调和操作所涉及的调和规则、生产计划、调和排产等环节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大庆石化油品组分情况的汽油调和规则,采用先进数控技术,通过调和计划、调和调度、在线优化等软件系统实施在线优化调和,生产出的成品汽油各项质量指标“正合适”,不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过去人工调和时,操作水平、工作经验和责任心都是影响因素,很难一次生产出合格产品。这不但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为了保证合格率,在个别指标上不得不留有宽裕度,造成很大的质量过剩,增加了成本。”毕宏伟介绍说。 除解决了人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外,新技术还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曾负责该技术的规划处副处长孟昭海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比喻:“这就好比用电灯替代煤油灯,是本质性变化。”他告诉记者,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研发这一技术,更深层的考虑,是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针,采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石化传统产业。 大庆石化作为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企业,与“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石化传统产业”的提法似乎相矛盾。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大庆石化瞄准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大庆石化立足于做精炼油的发展战略,炼油发展的矢力点主要集中在油品质量升级上,先后建成投产了年350万吨常减压、年100万吨重油催化等十几套新装置,并正在建设年12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同时还在两套重油催化装置实施了MIP改造等一系列技改项目,有效提高了加工深度和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而与这些措施形成反差的是,油品调和储运系统虽然在更新改造,但基本上是物理性的量的增减,整体技术水平与主体装置技术改造并不同步。以油品调和为例,手动调和的操作低效率和质量低保障,与主体装置以提质为目的的改造不同频。如果把整体效率比作一个木桶话,手动调和则是木桶的“短板”。 大庆石化成功研发应用新技术的背后,也有着产研模式选择的启示。这个投资2000多万元的项目,前后用了5年,最深刻的总结了大庆石化油品调和的经验公式。“如果没有充分论证,谁敢拿生产做试验,谁敢影响每天3000多吨的成品油出厂。”公司规划处李宏的话说明,产业升级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新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成功率,更是企业不能不关注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