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孙伯淮:管理创新支撑机械企业制度创新

孙伯淮:管理创新支撑机械企业制度创新

      2008/5/8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99

中国阀门网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机械工业不断遭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水电油运价格上涨,资金使用率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潜力不减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态度鲜明:机械企业应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4月26日召开的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孙伯淮提出了管理创新的新观点:企业管理是内功,是软实力。建立创新型现代化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不可或缺。管理创新向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提出要求,又是实施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保证。

        竞争方式转变要求向管理要效益 
        在全行业创建1000家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200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50家现代化管理企业,是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提出的“十五”期间行业企业管理规划目标,又被称为“1250工程”。

        针对这一目标(“1250工程”)的“超额”完成,孙伯淮对协会的角色定位体会有三: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推进企业管理的持续进步;只有坚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有效拓展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只有坚持以系统谋划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才能使为企业管理进步的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我们发挥行业优势,开展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建设的研究,开展中国机械品牌研究,利用自身的市场开拓能力,开展符合协会业务定位特点的会展业务,为相关行业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孙伯淮强调。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企业结构发生变化,众多中小企业和多种所有制企业应运而生;管理观念发生变化,由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坚持可持续成长转变;企业竞争要素发生变化,由传统竞争向人才竞争、差异化的企业运营能力的竞争转变;企业间合作模式发生变化,由一般合作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联盟等形式;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发生变化,企业由片面追求自身利益向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等。

        孙伯淮提醒企业,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增多,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困难,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机械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全行业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求发展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 
        到2010年底,再培育出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1000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200家、现代化管理企业50家;评定出150~200项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优秀成果;遴选出优秀车间主任300名、优秀企管工作者200名、优秀企业家200名、明星企业家20名和企业管理经营大师10名左右。这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的重要目标。

        记者了解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是“1250工程”的深化和拓展,是推动全行业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重要载体。 
        孙伯淮为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的工作提出了总体设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领各项工作;继续贯彻落实《机械工业“十一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建议》,促进全行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围绕一个宗旨、搭建好两个平台,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注重协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工作水平。

        孙伯淮提出,要实施企业的战略构想、规划和措施,离不开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也必须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方式的创新才能确保有效实施。技术创新成果也要通过合理组织生产力,加强技术管理,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等管理工作才能得以实现。

        在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载体建设方面,以典型示范引路、阶梯式循序发展的成功模式,建设一支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示范企业梯队,培育一支优秀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者队伍,总结一批实施效果显著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在行业中积极推行企业管理与人才资源管理双轮驱动、人力资源闭环管理。基于胜任能力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优秀高技能人才成长选拔双通道等管理模式,基于胜任特征的岗位测评等研究咨询工作的经验积淀,协会将有针对性地开展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咨询和研究活动。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机械工业 现代化 创新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