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高钢价时代来临 机械行业该如何应对

高钢价时代来临 机械行业该如何应对

      2008/5/7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4

中国阀门网】    钢铁工业作为中国进入重化工业时代的基础产业,其价格上涨可以向下游行业传递,以保证钢铁企业通过涨价来挽回损失,埋单者无疑是汽车、船舶、家电、建筑等下游行业。而今年的铁矿石涨价,必然导致机械行业的总体生产形势恶化。面对高钢价时代,机械行业该何去何从?

    根据哈佛商学院出版的《蓝海战略》一书,企业的红海战略主要是如何在已有、已知的市场空间进行竞争,所要分析的是竞争态势和已有产业的条件,而蓝海战略则是不局限已有产业边界,甚至很多时候可以在红海中开辟。差异化是蓝海战略的一部分,细分市场是发现蓝海,设计创新则是创造蓝海。分析人士认为,价值链、产业链和流程再造则是当前工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对于机械工业企业来说,实施蓝海战略不仅需要加强产业链合作和技术创新,拓展细分市场和现代服务业,更需要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将节能减排纳入企业的工艺创新体系。

    高钢价下机械工业压力最重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生产钢材46685万吨,减去出口用钢材4301万吨,国内实际生产钢材42384万吨;汽车行业用钢为1700万吨,船舶行业用钢566万吨,家电业用钢500万吨,机械工业用钢5700万吨,占当年国内钢铁生产总量的13.4%,是真正的钢铁大用户。

    与可以涨价的钢铁企业比,机械企业很难将产品价格向下传导。机械行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将涨价压力向下传导就有可能失去客户。即使产品价格有所提高,幅度也较小,以保证销量,不至于造成收入和利润的下降。

    机械产品中钢材一般占成本的20%,重型装备则为30%,部分锻造铸造产品超过50%,发电设备可达到60%,部分矿山机械、港口机械、工程机械中钢材成本甚至能占到70%以上。钢材涨价10%将对机械工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2007年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只有6.19%,即使按钢铁平均成本20%计算,也要挤掉两个百分点的利润,一些锻造铸造热处理企业甚至要挤掉5个百分点的利润。

    重机行业尤应加强产业联合

    从长远来看,大中型机械企业应加强与钢铁企业的垂直整合、相互交叉持股,以分担钢铁涨价的风险,重型机械行业尤其应该如此。

    重型机械行业的特点是长线产品多,交货期大多在4个月以至1年以上,用材组成基本以钢为主,其他非金属用材不足产品重量的0.5%。由于供货合同早已签订,产品价格不可能重新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增加的成本只能由企业承担。其实,重型机械行业的产品有很多是面向钢铁行业的,钢铁企业既是原料供应商也是产品用户方,理应为重型机械企业分担一些因原料涨价而造成的损失。

    与此同时,机械企业还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机械装备制造业属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产品相对比较复杂,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相对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对行业的作用更加显著。

    当前,国际制造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变。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从以大批量、少品种的技术向小批量、多品种的制造方式转变,从强调传统产业分工向产业链全球布局转变,从传统、常规技术向广泛使用以优质、高效、低耗、洁净和灵活生产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转变,从金字塔的多层次生产结构向扁平的网状结构转变。对于机械行业而言,国际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而在各国企业的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55%~65%。我国机械行业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着力于无形产品和资产,即加强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尤其是专用设备生产线和专精特新产品的开发技术,加大在技术创新、产品和工艺研发、市场开拓、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高钢价 机械企业 非金属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