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市场对于钢铁行业成长周期的理解,其实一直都有失偏颇。”唐钢股份董秘张建忠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说。
据了解,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上一直有声音在“唱衰”钢铁行业。然而,事实的发展却恰恰相反,这个行业却在高歌猛进。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钢铁产量和钢材消费量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达4.9亿吨,含重复材的钢材表观消费量突破5亿吨。
钢铁行业高成长可期
张建忠认为,“唱衰”是市场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误读,是将市场波动等同为行业发展周期。这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博士后分析指出,市场波动大概3至5年便会出现一次,但中国的钢铁业在这段时期内却还将是一个高速的发展期。
在他看来,钢铁行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的进程联系非常紧密,整体而言,我国的工业化还没有达到成熟期。但他估计,2020年或许将会迎来一个拐点。“这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钢铁的景气完全是市场拉动的结果。”张建忠如是说。
分析人士也指出,自2002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从支撑条件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引领我国钢材消费的核心动力。未来几年这一支撑因素不会出现削弱,因此钢材消费的规模仍可获得有力支撑。
由于钢铁行业的能耗较大,业界普遍认为,这一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环境负荷的制约下实现节能减排。
目前,在节能减排的大势之下,大型钢铁企业纷纷拿出大量精力来应对,但不少小钢铁企业却趁机而上。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产业集中度逐年下降的现象,是有关产业政策导向的结果,也限制了以现代化装备、节能工艺为主的钢铁企业的大型化发展。
张建忠也认为,为何目前小钢厂遍地开花,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大型钢铁企业节能限产,导致市场需求紧张的机遇,而国家的政策,目前对此还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则。
他认为,对于钢铁企业而言,这个行业的区域发展,产业布局、行政许可都应当存在非均衡性,应当进行有重点的扶持和发展。然而,目前的情况是,由于钢铁行业可以贡献大量GDP和利税,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加快钢铁企业,将此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也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无序竞争。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指出,与米塔尔、新日铁等行业领先跨国公司相比,中国钢铁企业在经营管理、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小而散的市场状态,削弱了中国钢铁行业整体的全球竞争力。
(来源:全球阀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