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高油价时代:中国油气企业海外并购走向何方

高油价时代:中国油气企业海外并购走向何方

      2008/4/7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0

中国阀门网】 也曾战果辉煌,也曾黯然神伤,一路走来,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中国油气行业并没有停止海外并购的步伐。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之下,中国油气企业海外并购究竟会走向何方?对此,渣打银行高管看法乐观。渣打银行全球油气业务副主席马丁·拉古路夫日前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2007年中国油气企业上游公司海外并购额较上一年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是,观察油气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需要从长计议,不能仅仅看一年,而是要看十年、二十年的收购数量,“我们有信心,中国油气企业在今后并购之路上会做得很好。” 
  高油价时代需谨慎 
  从2007年初58.32美元/桶到当前的约100美元/桶,国际油价近一年来的走势可谓疯狂。“如果按照经济学家的理论,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现货市场的油价不应当上升得这么快;此外,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话,国际油价也应该是下行。”马丁·拉古路夫对记者表示,当前显现出国际油价的一个矛盾现象:油价应当走低但没有走低。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一段时间以来石油价格的变化,不单纯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美元贬值的影响,以及投机力量的冲击。 
  关于油价未来走势,各家投资银行的预测数据各不相同,但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2008年国际油价将仍在高位运行,高盛的研究报告甚至认为,今年的石油价格会高达175美元/桶。“对于石油行业并购来说,2008年将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马丁·拉古路夫说,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收购案中的买方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因为它们很有可能购买到的资产价格偏高。马丁·拉古路夫认为,随着国际油气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海外收购机会,因此,现在中国油气企业不必非常着急“走出去”。一旦石油价格下跌,在利润和成本的挤压之下,一些企业将不得不出让股权,而这将是中国油气企业很好的并购机会。 
  关注三大风险 
  马丁·拉古路夫认为,中国油气企业如果想在海外并购方面取得成功的话,需要制定长远的策略,所采取的方式既可以是直接收购公司,也可以是成立合资公司,还可以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方式。此外,中国油气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应当注意以下三大风险。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风险,包括意图收购公司所处的地点,打算采用的收购方式,以及意图收购的目标公司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中国企业在陆上石油和海上石油的收购可能经验较多。”马丁·拉古路夫说,但现在国际上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就是深海石油收购。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匮乏。因此,中国油气企业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第二大风险是经济方面的风险。其一是海外并购成本正在不断增加,从1999年开始,海外并购成本每年的增速达到18%;其二是汇率风险的加大,截至目前,全球油价还是通过美元来结算,而美元的持续贬值却又在刺激油价走高;其三,目前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非洲、拉美国家,都开始对海外公司在当地的油气并购案征收重税,目前的税率已经由过去的44%上升至54%。 
  第三大风险是政治风险。马丁·拉古路夫表示,目前在委内瑞拉又出现了再国有化的势头,这些都值得中国油气企业关注。 
  最后一大风险是文化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油气企业完成海外并购之后,一定要融入当地的文化,较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人力,才能实现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账式”服务 
  在被问及渣打在为中国油气企业海外并购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有何心得和经验时,渣打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成长青对本报记者坦言,一账式服务是其主要“利器”。 
  “中国油气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既要考虑‘夺取政权’,也要考虑‘巩固政权’。”成长青表示,所谓“夺取政权”,就是先发现优质资产,通过一个比较良好的机构以一个合理的价钱拿到手里。接下来的是“巩固政权”,渣打通常提供的是过桥融资,时间一般在半年到一个月左右。一般而言,过桥融资的风险很大。在过桥融资完成之后,渣打再利用配套的汇率产品用以规避油价和汇率风险,并且通过现金管理为客户提供贴心服务。在整个项目收购完成之后,渣打会将过桥融资变成一个长期贷款,这个长期贷款通常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以银团贷款的方式或者是项目融资的方式来进行。 
  成长青认为,除了一账式服务之外,金融机构在为中国油气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服务的时候,还需要集合相应的专业化人才组建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应当包括对收购公司所在地的政府、文化和税收都比较了解的人才。另外,油气行业非常特别,所要求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银行应当具有相应的石油储量评估、储量工程、财务模型、商务谈判等人才配备。

(来源:金融时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